張天琳很是清楚,如果真的要守城,憑他們這幾千人馬根本不夠,只能讓那些前明降將也一起來守城,才勉強有些希望。
然而讓那些人在韃子有優勢的情況下,讓他們相助,幾本就是相當於親手將大同讓給了韃子。
指望這些根本掌控不了的軍隊來守城,是真的在作死!
要是姜鑲還沒有反叛的話,讓他來指揮那些人,也許還有可能。
至於讓他們自己來指揮?那就呵呵了。
他張天琳從跟隨闖王造反以來,也算是轉戰大半個華夏了。
光是因為內應而被自己所破的城池,沒有五十也有四五了。
就這還不算那些棄城而逃的。
更何況,剛剛姜鑲還給他來了一出月下背刺,現在又如何讓他信任那些降將中不會再出現一個姜鑲呢?
所以,綜上所述。
城他們是守不了,必須要撤退了!
而山西能夠繼續防守的住韃子的地方,也就只有太原了。
他們必須往太原撤了!
只是從哪邊撤呢?
張天琳皺著眉頭思考著。
在場的都尉和老朱他們也是一副思考的樣子。
“大帥,走南邊如何?”
一名約莫三十多歲的大漢站出來說道。
“既然降將不可用,我們何不驅趕他們,讓他們去當攻打雁門關和寧武關的炮灰?”
“這樣既能削弱降將的人數,還能利用他們重新奪回雁門、武寧倆關。”
“不妥!”
張天琳還未說話,柯天相倒是搶先一步回答道。
“先不提降將願不願意跟隨我們撤退,就算他們跟隨我們撤退,讓他們去打這等關隘要塞,他們真的能打的下來嗎?”
“如若攻堅不利,困於城下,這時要是被東面突襲而來的韃子發現我們,豈不是要被倆面夾擊了?”
聽完柯天相的發言,眾人發現的確是如此。
和這些前明降將打了幾十年的他們,可謂是非常瞭解這群人的能力。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這句詩便能很好的體現他們,雖然這話有些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