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824章:爺孫三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24章:爺孫三代 (1 / 4)

公元前539年,荀王吳出兵攻打“邯鄲”,派兵三萬固守“壺口”關隘,做出了挑釁漢國的實際舉動。

偏偏在諸侯以為漢國和荀國的大戰無可避免時,漢國那邊卻是沒有對荀國駐軍“壺口”起什麼太大反應,僅僅是派出軍隊屯駐“斷道”。

在楚國使節團,邯鄲趙使者到達“長安”之後,又有範國使節團和韓國使節團、鄭國使節團、齊國……等等各國的使節團來到“長安”進行邦交。

局勢變幻之下,那麼多諸侯的使節團趕到“長安”拜見,一下子讓漢人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國家是何等的強大。

漢國強大嗎?以疆域範圍而言,漢國的疆域跟楚國其實是差不多的。

而漢國在西邊和西北邊其實有著大片的無人區,原秦國本身就沒有多少城邑,呂武治下的城邑相當部分是自建,再來就是從魏氏、韓氏兩個家族獲得。

楚國則是吞併了陳國、蔡國、沈國和佔了吳國的疆域,狠狠地增加了一批城邑,要不然楚國原先人口的數量或許不少,城邑方面的數量遠比中原列國要少得多了。

“楚擴張迅猛,遠比我內患多也。”呂武在給自己的長孫上課。

呂武的孫子挺多,長孫肯定是呂陽的嫡長子,他的名字還是呂武親自取的,叫政。

現在取名字還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一般不帶什麼特殊含義。

呂武給自己的長孫取名叫呂政,多少有點懷疑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大一統,寄望於孫子輩的意思。

今年呂政十五歲,小小年紀的個頭已經有一米七,身板倒是還沒有徹底張開,看不到什麼虎背熊腰。

“陳、蔡、沈皆為無志之人,唯吳人可期。”呂政說道。

呂武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那可不是嘛!

陳國、蔡國和沈國的滅國過程簡直就是莫名其妙,高層甘願讓楚國一再滲透和控制,後來更是水花沒有漸起半滴,乃至於水面沒有半點漣漪,有那麼點悄聲無息又風平浪靜就亡國了。

吳國是因為戰敗導致疆域淪陷,他們的高層用三位國君的性命來作為反抗的代價,黎庶不太好說是愛戴吳國公室,還是楚國將吳人逼得太狠或殺得太狠,反正吳人對楚國的統治根本就不接受,長久以來一直在反抗楚國的統治。

呂武覺得對呂陽的教育有點失敗,主要是呂武在陰氏崛起之初太過於忙碌,幾乎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呂陽進行悉心教導,後來想要深度教育已經有點來不及了。

事實上不就是那樣嗎?第一代因為要打拼事業的關係,有多少空閒的時間能夠陪伴家人,哪怕有時間也是在進行諸多算計,很難有過多的精力用在家人身上。

所以了,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他們的事業除非是用躺贏的方式獲得,不然對第二代的教育一般會比較缺失,繼承人到底怎麼樣就看開國之君託付的老師怎麼教育了。

一般情況下,開國之君對繼承人都不會感到滿意,又迫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易儲,搞得自己滿心鬱悶,帶著憂慮給入了土。

呂武事業穩定下來,重新教育呂陽沒有獲得成功,選擇將呂政給帶在身邊,然後乾脆將呂陽流放了。

“我會不會成為老朱第二,呂政成為建文第二?”呂武其實有過相關的擔憂。

什麼意思?

細細品下來可以解讀為呂武的心腸有點狠,一旦覺得呂陽不適合繼承大統會下狠手,把國家交到呂政手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