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655章:國人逐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5章:國人逐君 (1 / 3)

呂武這一輩子肯定是跟“名臣”這個稱號有緣無分的。

晉國的結局早就擺在那裡,呂武就算是真的為晉國盡心盡力又怎麼樣,搞成給趙氏、魏氏和韓氏做嫁衣,要像欒氏、郤氏、範氏和智氏被笑話個幾千年嗎?

講真話,晉國的結局真就是註定了!由陰氏來開啟這個“劇情”總比趙氏、魏氏和韓氏幹了之後,再給秦國當墊腳石要好。

起碼呂武已經打完了秦國的“副本”,進入到清洗秦國的階段,等待接手了秦國的一切,說不定還能將分崩離析後的晉國原有各家族吞了,早早開創出一個“大一統”的局面,使得神州大地不用歷經兩三百年的戰亂之苦,能夠早早向外繼續開拓。

當然了,楚國一天沒有重歸諸夏這個大家庭,呂武一天都不會搞大事,不然就是陰氏在給楚國做嫁衣,楚國穿上“嫁衣”之後會各種瘋癲,壓根就不會玩“大一統”那一套。

不開玩笑,看看臨死前怕小妾被別的男人擺出各種姿勢的那位霸王是個什麼選擇,乾的是繼續分封的事業,可想而知楚國主流貴族的精神境界是個什麼層次了。他們認為大一統是個錯誤,要的就是神州大地繼續保持分崩離裂,再繼續搞戰國稱霸的局面。

真的要弄成那種局面,搞得諸夏這邊像歐羅巴那種鼻屎大的小國一大堆,孽就真的造大了。

有些人認為“大一統”不好,是造成不斷“內卷”以至於重複上演朝代更替的罪魁禍首。

出現這種論調的人,怎麼就不看看其它大陸的格局呢?再瞭解一下諸夏的版圖一再拓展的演變過程是怎麼一回事。

實質上,封建時代的王朝將大慫給開除之後,歷朝歷代的大一統王朝多多少少有開拓進取的階段,才有了近現代諸夏的版圖之大。

一般是某個王朝將能夠農耕的地皮佔下來,後面的那一代王朝能夠有一個提一嘴“自古以來”的依據。

另外提一嘴風評最為不佳的野豬皮王朝,他們對諸夏的版圖貢獻其實不小。這個並不是洗白或者招魂,事實就是如此。

呂武要取代趙氏嬴姓,怎麼都要把趙氏嬴姓對諸夏的貢獻牢牢記住,並且實質地去完成。

一代人不行,陰氏一代又代會將版圖的“大一統”完成,近一步追求將思想上的“大一統”給塑造起來,哪怕某天帝國崩塌和國祚接棒也算是完成歷史使命了。

需要了解諸夏人的習性,沒那麼一回事也就算了,有過“大一統”的前例,是個諸夏人就會日思夜想不能丟了祖宗的遺產,無法完成就當是給自己制定一個奮鬥目標好啦。

自古以來嘛,不懂的必需去了解一下。

而“自古以來”是怎麼來的?不就是祖輩曾經給拿到手咯。

春播結束,中軍和新軍進行集結。

大軍開拔離開“新田”之前,晉國一支支的使節團先一步趕往列國。

老大有活動了,小弟們聽話來參加呀!

“悼公終究沒有完成‘九合諸侯’的夙願。”呂武出了‘新田’的地界,猛然間想起這麼一回事。

晉悼公只是進行了四次會盟諸侯,有那麼兩次還是濫竽充數的。

這一次,中軍只出動了三個“師”,陰氏和範氏佔了其中的兩個“師”,剩下的那個“師”由中小貴族組成。

新軍則是出動五個“師”,也就是滿編的狀態。裡面趙氏出動一個“師”,羊舌氏湊起公族的一眾封主分攤了四個“師”的兵力。

真不是呂武再一次針對公族,而是那幫公族的封主得知南下大機率不會爆發交戰,搶著將今年的納賦額度完成,才不想給國家交稅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