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想去搞韓氏,韓氏自己不爭氣肯定不會有朋友願意拉一把,一旦局勢需要讓韓氏站一邊去,韓氏只能乖乖靠邊站了咯。
韓無忌和韓起有過詳細的交流,認為韓氏需要至少蟄伏十年,想要好好看看晉國的局勢發展。
然而在他們兄弟倆對韓氏的發展制定計劃沒過多久,一個“下軍尉”的職位砸到了韓起的腦袋上。
韓氏兄弟本就想要恢復跟呂武的親密,苦於韓氏不是那個韓氏,陰氏也不再是那個陰氏。
最為重要的是,韓氏在陰氏需要得到幫助的時候總是選擇冷眼旁觀,雙方不說變得反目成仇,情份什麼的壓根就不存在。
當時韓氏跟陰氏的情況跟現在魏氏跟陰氏的關係有點類似,韓氏比魏氏好的地方就在於沒有幹些背後捅刀子的事情。
凡事都要有個對比,經過魏絳那一頓神經操作,不是馬上凸顯出韓氏的好了嗎?
韓無忌見呂武沒有送客,對於能夠留下來旁聽元戎和中軍佐的對話,心裡泛起了感激的情緒。
這是呂武打算帶韓氏一塊玩的訊號啊!
韓無忌不喜歡士匄一再逮住自己盡情裝逼,心裡有盼頭也就一忍再忍。
人與人是不同的。不止是會不會投胎這種沒得選的技術活差距,社會總是存在鮮明的階級。
一個是晉國的二號人物,國君年幼無法理事,等於也就是一把手。
另一個是一把手的副手,還是晉國明面上第一家族的家主。
他們因為身份帶來的權勢,真以為誰都有資格坐在一邊聽嘮嗑的嗎?
“征戰三戎之事不可急切,鄭為楚北上必伐之國,阿匄需時刻傾注。”呂武說道。
士匄對鄭國簡直是太有興趣了。
現在鄭國已經成了晉國的盾牌,一旦楚軍北上第一個打的就是鄭國。
範氏從鄭國那邊咬了一大塊,後續在“管”那邊蹦了牙,無比希望能依靠晉國全體的力量,達到範氏在鄭國身上謀求私利的操作。
呂武和士匄還真的就只是在閒聊而已,話題卻是有點高階。
大人物覺得是在閒聊,談的事情卻總是能夠決定一大批人的命運。
比如,他倆在閒聊中確認範氏為主、陰氏為輔,將繼續討伐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
新一輪對三戎的征討上,呂武給出了一個新的建議,不再尋求一次性將三戎解決,完全可以今年打殺一批再佔領多大的地皮,每年那麼磨一磨,磨到三戎沉到歷史長河裡面。
士匄已經判斷對三戎的戰爭無法短時間內解決,還想著怎麼長久地拉著陰氏一塊針對三戎,聽到呂武主動提出那樣的計劃,簡直是喜出望外啊!
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被對方主動提出,任何人都會覺得心頭的大石搬開,心情變得無比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