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1年,三家立國之後的第二年。
春暖花開之後的第二個月,呂陽率領得勝之師返回“長安”,期間舉行了獻俘的儀式。
春秋時期當然存在獻俘儀式,不過一般是諸侯向周天子炫耀武功,列國除非是得到連自己都意外的大勝,要不然根本不會舉行獻俘儀式。
“陽可為我家太子。”呂武在朝會上進行了宣告。
朝會?沒錯啊。
周王室那邊很早就存在朝會這項活動,一般就是諸侯定期聚一聚,後來變成了一幫公卿進行無意義的粉飾。
所以“朝會”並不是呂武首創。
漢國的朝會是每十天進行一次大朝會,人在“長安”又夠級別的官員入宮城到“建章宮”參加朝會;每五天舉行一次小朝會,地點卻是換成“未央宮”這邊。
當然了,官員平時有急事也能臨時謁見,並不是非要到朝會才能說事。
剛才好像提到了“建章宮”和“未央宮”這兩座宮殿?其實不止。
呂武抄做作業抄上癮了,建築物佔地個規格不一定對,宮闕的名稱則是進行了照抄。
不過吧,他所處的時代在“前”,除非有另外的穿越者,要不然誰知道是抄的名字?
在“長安”的宮城中,目前僅是有“未央宮”、“桂宮”、“建章宮”、“明光宮”,以後肯定會進行擴建。
每一個宮殿都有自己的用途,“未央宮”就是呂武平時居住和活動的所在,“桂宮”則是那些夫人以及年齡過小子嗣的居所,“建章宮”是用來舉行朝會和理政的區域,“明光宮”則是舉行各種祭祀的地方。
現在“長安”是落成了,位處渭水南岸那邊的“別宮”則是還在建設當中。
因為根本不著急的關係,渭水南岸的“別宮”工程進度根本不用趕,原本修建“長安”的勞力被調到“桑田”那邊修建“函谷關”去了。
漢國將修建函谷關的工期安排為八年,也就是不出現意外可以慢慢修,先將主體建築修起來,其它再來慢慢補全。
考慮到楚國還是挺行的,八年之內漢國跟範國和晉國的關係應該不會太差?
當前再小的貴族都有自己的家廟來供奉祖先,漢氏子姓當然也有自己的長輩,只是以前著實太過於落魄,老祖母沒有故去之前只能說出有限的名字。
在“宮城”裡面肯定也有屬於漢氏子姓的宗廟,排位則是隻有可憐巴巴的三個,也就是呂武的父親、爺爺、曾祖父三代人,女性則是沒有資格進入宗廟受到供奉。
呂武立國之後,周天子按照慣例給漢氏子姓的一些先輩進行了追封,級別不是“公爵”,是“侯爵”而已。
等呂武哪一天薨逝,本著死後再追封的規則,他是侯爵身份薨逝,死後會追贈一個公爵。
另外,周王室衰弱之後,諸侯其實已經不是那麼遵守一些相關規定,子爵薨逝也會立刻變成公爵,連自號為王的例子都出現了。
也許啊,只是也許,呂武等函谷關建立起來,會操作著讓一些諸侯玩“相王”的遊戲。
什麼是“相王”呢?就是諸侯約定互相稱王唄。
在原歷史上的“五國相王”事件就是扯下週天子的遮羞布,向“天下”昭告一個時代到了終結的時刻。
呂武領著呂陽來到宗廟祭拜漢氏子姓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