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一天之後,旁人發現呂武和士匄比往常有了不同。
不太好說到底是發生了一些什麼,能夠看得出來呂武與士匄的關係更為親密了。
“‘鬥首’戰事我不插足,唯中軍佐之令行事。”呂武做出了晉國‘卿’從來沒有乾的舉動。
晉國這邊的規矩是,誰的職務高又能壓服同僚,到了那裡會立刻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大。
簡單的說法就是,呂武放棄了接管“鬥首”原先那些晉軍的指揮權,願意讓士匄將這一場戰事有頭有尾的打完。
士匄立刻站起來,洪亮聲道:“謝元戎美意。然,元戎乃是當世第一將,我願唯元戎之命是從。”
啥玩意?
當世第一名將?
好像,不,不是好像。
天下人都承認呂武是當世的第一名將!
這個第一名將絕對不是嘴巴吹噓出來,其它的戰役不用多提,僅僅呂武率軍攻入楚國,並且率軍去飲馬大江,再去楚國都城“郢”閱兵,足夠確認呂武是當世第一名將的事實。
人們只要肯耐心回顧,會發現呂武打了太多的關鍵性戰役。
如果僅僅是參與也就是聽命者,功勞肯定是上司的。
計算功勞要從呂武擔任戰役指揮官開始算起。而他指揮的每一場戰役都是獲勝,先後擊敗的列國的次數太多太多了。
一個人能不能打,個人武力和統兵作戰存在區別。
只是個人武力強悍,頂多就是作為一個打手罷了,能夠達到的高度會非常有限;能指揮大軍,並且還不止一次打贏關鍵性戰役,一次贏了是僥倖,一直贏下去則就是實力。
誰要是不服呂武來當這個第一名將,他們首先要有能拿得出手的戰績。
當然了,有些人還是會認為呂武只是運氣好,換作是他們來當這個元戎,能指揮晉軍作戰,吧啦吧啦一大堆的理由,總歸就一個意思:我上我也行。
人們訝異的是士匄怎麼會有這樣的表態。
什麼表態?看著不止是作為中軍佐對元戎服氣,還有那麼點範氏承認陰氏就是牛逼的的態度。
解朔幾乎雙眼放光,心想:“事情成了!”
解氏知道自己的份量,更清楚需要來怎麼對待陰氏。
僅僅是呂武兩次力挺解朔上了卿位,解氏欠陰氏的人情就比天大。
最為重要的是,哪怕解氏遠比以前強大,跟陰氏相比起來卻還是一隻小蝦米。
有那麼幾件事情解朔需要知道,並且早就琢磨透徹了。
第一個事實,解氏沒有無法報恩將陰氏幹掉的實力,想要私下做點什麼必然會被察覺,他們真心不想得到趙氏或魏氏的下場。
第二件事情,解氏沒有了陰氏的庇護,晉國能夠能夠吞掉解氏的家族還是有那麼幾家的。
所以了,呂武要解朔去秦國當執政,解朔只是思考了一下下就答應下來,擺出一副呂武想幹嘛,解氏都會無條件服從並效命的態度。
呂武有跟解朔提到過陰氏的圖謀嗎?並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