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魏絳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在城外駐紮大軍,並且早早地構建硬寨呢?
同樣的一件事情,什麼時候去做很有講究,過早幹了可能是白給,時機合適再做則是恰當。
呂武來到前沿,看著不斷有人中箭倒下的魏氏部隊,低聲說道:“我家儲箭多也。”
剛才魏氏的弓箭手試圖反擊,三石以上的強弓回擊的射程不夠,一輪之後就再也沒有反擊了。
陰氏在“沫之戰”對陣楚軍,射出了兩百萬“次”以上的箭。
需要用到“次”,主要是陰氏沒攜帶那麼多數量的箭,有些是收回再利用,跟現代出動多少“架次”一樣,同一架戰機多次出動,也就有了“架次”這麼種計數方式。
當然不光是陰氏弩兵列陣在射,陰氏的戰車以及步兵肯定需要一塊出場,一旦魏氏軍隊反擊就是一場大戰。
呂武轉頭看向稍微靠後的位置,那邊用布蓋著一些大傢伙,看輪廓好像是床弩,並且還有投石機?
是的,就是床弩和投石機,卻不是來到“魏”地再臨時打造,乃是從“陰”城那邊出發就給帶著。
這些器械陰氏之前還沒有在戰場上用過,就是準備用來打內戰的。
那句話怎麼說?對內重拳出擊,對外唯唯諾諾???
沒有的事,純粹是對外作戰陰氏能贏,對內則是要贏,並且贏得舉世之內的所有人無話可說。
呂武現在會拿那些器械來攻擊出了城的魏氏士兵嗎?不會的。
攻破“魏”城對陰氏比較重要,肯定是要留下足夠的驚喜給魏絳的咯。
“魏”城的城牆上已經人影綽綽,遠遠看出弓箭手的數量不少。他們能夠借城牆高度將箭矢射得更遠,可惜的是射程依然夠不著陰氏的弩兵。
出城的魏氏部隊達到三千左右,肯定不止這個城門的三千,其它三個方向一樣有魏氏士兵在出城,共計約有個一萬兩三千的數量。
有些出了城的魏氏部隊硬著陰氏弩兵漫射下,整隊之後發起了反擊,戰爭也就正式爆發了。
“陰氏有弩,韓氏亦不及也。”魏絳看上去面無表情。
晉國韓氏以遠端攻擊享譽“東方世界”,還包括韓氏製作的硬弓很精良,更重要的則是韓氏掌握了很溜的箭陣技藝。
同樣是射箭,該怎麼射,什麼時機又該主要針對哪,其實還是非常講究的。
玩遊戲都懂“集火”這個詞吧?什時候該各自針對各自的目標,必要時對某個目標“集火”打擊,講究的就是一個效率問題。
魏絳太知道遠端武器的射程越遠越佔便宜了,尤其是達到了一定的數量之後,誰挨射誰難受。
所以,他剛才說的是陰氏大量裝備了弩,使得韓氏的善射優勢已經不再。
“主,北面、東面已在酣戰,是否……”魏剛話沒說完被制止了。
這一次他們出城固然有要建立掎角之勢的目標,無法在城外立足,又或是難以突圍成功,也能是一次“火力偵察”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