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匄並不全然是在嘲諷對手,至少六成是在嘲諷範氏自己人。
看看唄!明明猜到有人要搞事,事先知道了劇本,還能造成目前這種不利的局面,果真是範氏沒有能人了嗎?
說到底還是經驗不足,再來就是思維方面沒開竅。
一樣是“春秋人”的公族、趙氏和魏氏,他們怎麼就知道應該預先埋下伏兵,還搞了兩面夾擊的局面。
人要是身處絕境,不在沉默中死亡,便是在絕望中爆發。
從某一方面來講,可能是因為他們處在絕對不利的地位,搞得被逼迫著挖掘出了潛能?
範氏計程車兵從攻勢轉為守勢,鑑於敵人的數量太多,下意識就朝著士匄所在的位置靠攏。
“陰氏甲士護我,爾等奪取城門!”士匄琢磨著己方城門的三千私軍最遲一刻鐘後就能抵達,控制住城門可以進去逮住國君,也就掌握了未來定性這件事情的密匙。
命令可以說很正確,範氏的人聽了心裡卻是不怎麼舒服。
咋回事啊!
不信任俺們嗎?
哪怕範氏跟陰氏現在是盟友的關係,什麼時候保護家主的任務輪到外人來乾的嘛!
遠處已經開始出現吶喊聲,不出意外是範氏的其餘士兵有動作了。
從高處下來的趙武進入一個房間,再出來時已經換了一身衣物,帶著十來人從其它城門出了宮城,徑直朝出“新田”的某個城門而去。
“範氏早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不可能沒有做任何準備的。城外還有範氏的一個‘軍’,除非是能第一時間控制住士匄,要不然絕對是失敗的結局。”趙武沒乘坐戰車,玩了一手單騎走馬。
就是控制士匄,不是殺死。
活著計程車匄遠比死了計程車匄有用,起碼能讓範氏投鼠忌器,一旦弄死就是逼著範氏再無顧忌血洗“新田”了。
宮城那邊亂象爆發,城外範氏的營地正在開出大軍,朝著範氏控制住的入城大門而去。
趙武不但帶著原先的十來人從早先準備好的城門出城,連帶守衛城門的三百名趙氏士兵也一塊帶走,頭也不回朝著西邊的方向馳騁,苦了後面徒步跟隨的步兵了。
他要去哪?反正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到底是去“魏”地,還是繞路換個方向去什麼地方,要看事先有沒有做什麼準備了。
沒有離開“新田”的貴族在士匄去宮城就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交戰的動靜傳過來,有的貴族選擇緊閉大門自保,自然也有貴族早就決定站在哪一邊入場。
這些貴族帶著武士出了家門,碰到其它的隊伍總要問一嘴,例如:“那啥,你選哪邊站呀?”
對“暗號”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一旦雙方的立場不同,輪到思考是馬上開幹,還是假裝立場一致,合流或者分開。
太多的家族有動作,立場分明的交戰在有太多家族參與之後,誰都無法控制的亂戰無可避免的發生了。
畢竟,貴族都有自己的利益述求,他們平時就存在矛盾,局勢亂了再頭腦一發熱,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又咋地啦?
士匄身邊只有六百名士兵,他們卻是分兵出去成功地控制住城門,兩三千人的圍攻被陰氏甲士死死扛住,等待外面的範氏私軍一到,變成公族、趙氏和魏氏計程車兵受到內外夾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