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匄眉頭一挑,說道:“荀會隨你往‘陰’。”
荀會是荀氏地位很高的族人,去參加陰氏老祖母的葬禮,怎麼看都是一種規格很高的應對了。
“出兵南下一事不可耽擱,我亦會差人往衛、魯、曹、鄭諸國,命諸侯出兵聽成。”呂武還是挺看重攻打宋國這次行動。
現在鄭國已經不是晉國的麻煩,換成宋國跳得有點高。
宋國在二流強國中排在很前面的梯隊,他們又關乎到呂武對天下局勢的佈局,不可能放任不管的。
士匄問道:“衛亦出兵?”
誰不知道衛國和宋國是哥們,合適嗎?
呂武說道:“正因如此,必使喚衛,以正其心。”
看看唄。
要是衛國拒絕,代表晉國還收拾得衛國不夠,需要接著繼續收拾。
士匄對呂武交代的事情一一答應下來,不得不問道:“今次你歸‘陰’,何時返回都城?”
這就有點小複雜了。
呂武的一幫子嗣,有許多不在“陰”城也不在“新田”。
這次葬禮肯定是要一家子聚齊,光是呂陽從秦國回到“陰”城,怎麼也要耗時一個半月以上,其餘子嗣消耗的時間會短一些。
呂武說道:“短為六七十日,長則八九十日。”
不知道為什麼,士匄聽了呂武的答案後有點心神不寧,總覺得那一段時間將會發生什麼大事。
可以預見的是,陰氏對趙氏的軍事行動必須停下來,再則本來應該南下的三個陰氏“師”也沒了。
所以,春秋時期不光是國家有喪事不戰,家族也是相同的情況。
這些事情對範氏的影響有點大,士匄不覺得趙氏那邊會出現什麼反覆,想道:“沒有了陰氏的三個‘師’,難道是南下大軍會出事?”
既然呂武將管理國家的權力轉到士匄手上,怎麼去補充陰氏的三個“師”也就成了範氏的事。
士匄後面召喚了不少家族的家主,其中包括張氏的張老。
張氏跟趙氏和韓氏的關係不錯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他們近期加緊了備戰,只是沒有選邊加入內鬥。
“元戎離‘新田’歸‘陰’,不知中軍佐召喚我等,所為何事?”先屏問道。
士匄不打算繞彎子,說道:“陰氏有喪,本該南下之事有變。我行掌國之權,擔負南下用兵之責,需你等補足所缺兵員。”
他們猜測也是這事。
只是吧?現在國內正在爆發內亂,誰都緊張得要死,怕就怕被捲進內鬥之中,誰敢輕易將手頭的私軍用於國戰啊!
崔杼很痛快地說道:“如有需,我可出一‘師’。”
這一家子本來就蠻強的,還有很多同樣從齊國搬家到晉國的貴族團結在身邊,對於他們來說能納賦是件好事。
另外,崔氏跟晉國這邊的家族基本沒矛盾,別說還抱上了陰氏的粗大腿,不用過多害怕有人對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