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根本不想與楚國繼續交惡,甚至想要修復關係,不求與楚國能夠纖毫無犯,但求不要再開啟大戰也就罷了。
這裡是宋國很瞭解自己的定位,各個諸侯國都視宋國為殷商餘孽,有事沒事都要逮著輿論黑,一旦楚國徹底衰敗下去,輪到宋國成為被針對的那個國家了。
然而,宋國有點強,卻是又沒有強到能夠對晉國這個霸主說不。
強而面對霸主國又無法自保的國家,其實最為尷尬。
弱國都知道很弱,面對霸主國的逼迫選擇屈服,誰能說三道四?應該是覺得合情合理才對。
有點強又不是那麼強,太過於軟弱要被笑話,敢於強硬又要被霸主國教訓,真的是太難了。
宋國的使節團並沒有離開“新田”歸國。
虞顯的公事辦完了,不是還有私事嗎?他在跟呂武談私事時又是另外一番模樣,兩人不存在什麼劍拔弩張,看上去極為和諧。
而那種和諧其實還是因為身份不對等,有一方作為伏低做小的人。
現實就是那樣,談事肯定會一方強勢,另一方弱勢。哪怕雙方的實力差不多,合作總是要確認誰是主導者來保證話語權的唯一,連主導地位都無法確認,合作是很難進行下去的,哪怕勉強合作也隨時都有黃了的可能性。
私事方面的收穫讓虞顯因為公事受傷的心得到彌補,他必須承認陰氏十分公道,不會幹仗勢欺人的事。
源於虞氏在跟陰氏的合作中受益很大,虞顯一下子覺得回國哪怕遭到責難也不算什麼。
再則,只要虞氏跟陰氏的合作沒斷,宋國君臣難道真的敢拿虞氏怎麼樣嗎?
虞顯踏上歸國的路途,半途中聽說荀氏和中行氏加入到打擊魏氏的佇列。
“韓氏、智氏攻魏氏河西之地,荀氏、中行氏攻魏氏山東之地。”楊梁認定晉國真的要大亂,想了想說道:“晉內亂,我或可免責?”
他們說的“山東”是以太行山為一個分界線,太行山以西被稱為山西,太行山以東被稱呼為山東。
虞顯很理智地說道:“且看陰氏與範氏如何。”
只要陰氏沒有參與內亂,範氏沒有真的攻打趙氏,晉國的其餘家族打得再兇也就那樣。
另外一點,陰氏和範氏按兵不動對晉國的所有家族才是最大的威懾,沒有家族敢於拿出全部的家底來進行對抗,怕的就是哪怕跟眼前的對手在較量中贏了,免不了被陰氏或範氏收割勝利果實。
他們再一次接近“溫”地,有點距離就聽過往的旅人提到範氏跟趙氏打起來了,並且先動手的還是趙氏。
這個訊息著實是太勁爆了!
以前的趙氏風光無限,但那是以前。
現如今範氏才是晉國認可的第一強大的家族。
趙氏是個什麼成份,哪來的勇氣敢率先對範氏諸以武力?關於這個問題,十個人裡面有九個會回答是陰氏給的趙氏勇氣。
事實卻是範氏給趙氏的壓力太大,不但讓趙武想到了趙氏覆滅的往事,連帶趙氏的家臣也反應過激了。他們再也不願意重蹈一個晝夜滅亡的慘劇,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