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699章:相信我,陰武不是好人(謝‘現實苦澀,還好有夢’萬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99章:相信我,陰武不是好人(謝‘現實苦澀,還好有夢’萬賞) (1 / 4)

沈國真的背刺了呀?

呂武沒有前往樠木山戰區,為了保障上軍能夠消滅樠木山的楚軍,帶著軍隊撤離“郊郢”城外駐紮了下來。

收到訊息的呂武多少有些釋然。

沈國是被他們強按頭才進行屈服,日常的表現中多少顯示出了不樂意。

其餘晉人對沈人的不高興感覺挺正常。晉國收小弟並不是依靠為人方面的美德,舉起砂鍋大的拳頭打服而已,小弟一開始會有樂意,後來就會習慣了,幾乎每一個小弟都會有相似的過程,早就見怪不怪啦。

呂武的優點之一就是不會將所有的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察覺到了沈國的不對勁,親自將沈軍帶在身邊會進行提防,輪到指派給中行吳指揮也提醒了一嘴。

很顯然的是中行吳將呂武的提醒聽進去了。

中行吳的做法是,能多麼放縱沈人就有那麼的放縱,出了事再往死裡揍。

大概就是:俺對你這麼好,你竟然背叛俺!?

所以,沈軍背刺晉軍導致沈子顛戰死一事,各個列國的反應都不是太大,甚至認為沈國不知好歹在先,晉軍合理反擊在後,沈子顛完全是死於咎由自取。

晉國的一幫小弟那麼想太合情合理了。他們跟著晉軍一塊南下,位處楚國腹地區域,一旦晉軍有個三長兩短,一塊過來的聯軍能落得個好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令人感覺到迷糊的是,樠木山被圍的楚軍要是有反敗為勝的跡象,或是沈軍為了幫助樠木山突圍,背刺起來還算是一種高招,然而沈軍的背刺就是單純為了某種發洩,對戰局根本很難起到貢獻。

沈國來了多少軍隊?越是兩千左右,他們不是在夜裡突然暴起,也不是在晉軍攻打樠木山楚軍的時候攻擊後陣,選擇了晉軍列陣還沒有發起攻勢前的背刺。

中行吳消滅沈軍後才發現沈子顛死了,說了句:“以諸侯之禮厚葬罷。”

什麼叫諸侯之禮?就是用多少乘戰車,再加上符合規格的其餘陪葬品唄。

建個寢陵什麼的?那是“大一統”的皇朝才有的事了。春秋時期哪怕是周天子也都沒有修建寢陵的財力,何況是其餘諸侯。

晉國的各個小弟覺得沈國君臣腦子有病,眼見著楚國要不行了,還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對楚國表忠心。

只是吧,他們一想到沈國在楚國邊上,距離晉國卻是那麼遠,不得不佩服沈國的決心那麼大,好像也挺能看清現實的。

畢竟,晉國想收拾瀋國起碼要趕一個月以上的路,楚國想收拾瀋國則是分分鐘的事情,是吧?

樠木山的楚軍堅持了六天就投降了。他們倉皇從“郜”後撤,僅是攜帶了三天的糧食,吃完又堅持了三天,期間還要應付晉軍的進攻大量消耗體力,餓到連武器都拿不動,還怎麼堅持下去?

呂武攻克“郊郢”只是花了兩天的時間,收到樠木山楚軍投降的訊息,才帶著大軍離開“郊郢”繼續向被撤退。

這一場戰爭從秋季中旬開始,一直到臨近冬至,不成規模的區域性襲擾還有,千人以上的交戰則是沒有,以晉國為首的聯軍冒雪撤到鄭國地界,落下了大戰的帷幕。

因為初雪非常大的關係,聯軍撤到一個叫“展陂”就迫停了下來,未能完成撤到“新鄭”再長期駐紮的計劃。

這個“展陂”是鄭國南部某貴族的“邑”,長期以來是面對楚國的前線。

諸夏取地名相當有講究,光看“展陂”的名字也能猜出是個什麼地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