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來了,他們在“樠木山”邊上休整了五天,慢悠悠地來到以晉國為首聯軍駐紮的區域,相距大約十里停了下來。
“敵軍已至,冬季將臨,為免列國受困,我決意當即與楚交戰。”呂武看向了隨軍巫師。
不是什麼“困”,是冬季要來了,曠野環境再經受雨、雪,日子會很不好過。
現在這麼個年頭,出征這種大事當然會帶上“巫”,級別方面還挺高。
“巫”的工作是正式開戰前給卜上一卦,基本上就是得到個大吉的卦象,再來就是幫忙勘測時節、天氣什麼的。
別說,不知道“巫”的傳承是怎麼樣,一般都能準確地料中短時效的天氣。也就是,他們能夠判斷什麼時候會下雨,風力多大之類。
所以“巫”也並不全是糟糠,他們的某種先進性堪比氣候衛星啊!
當然了,能料中天氣其實有規律可尋,沒有科學體系支撐的春秋時期能辦到那些,一定是記載了數量多到可怕的文書,提供後輩去閱讀再汲取相關知識。
很多年紀大的老人,他們長久居於某處,其實也能根據經驗來判斷天氣。
晉國的“巫”地位也就那樣,某些國家的“巫”權力自大能決定君權更替,乃至操弄一國興亡。
“半月之內並無雨雪。”隨軍大‘巫’講得很篤定。
他們這些“巫”沒有自稱擁有盤古血脈,祖上更沒有傳下“十二都天”大陣,有的是一些跳儺舞的技藝,再來就是一些玩蟲子和搗草藥的手藝了。
諸夏這邊的“巫”就是不懂事,怎麼就不搞放血治病的手段,病人能好純粹是命大,死掉則是一點都不關放血者什麼事,無形中達到了殺人滅口的效果。
另外,有些時候史官想要了解上古的歷史需要找到“巫”,一切只因為上古時期“巫”也兼任檢史的任務。
有了大“巫”的背書,再加上中原列國的習俗都差不多,清楚且明白“巫”的任務之一就是充當“氣候雷達”。
知曉了天氣的變化,各諸侯對呂武想要立即與楚軍開戰並沒有意見。
只有十來天的時間用來幹仗,能分出勝負是極好的事情,大家就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啦。
列國君臣巴不得這一戰趕緊打完,再快點分好“行李”什麼的。
晉國的一眾小弟其實也沒資格決定打不打,他們要是有逼數就老實聽話,連建議都不要發表一個。要不然啊,最後晉軍敗了,將鍋給丟過去,他們扛得住嗎?
呂武前一腳派人去楚軍那邊約戰。
來了已經在砍伐材料準備駐營的楚軍,楚君熊招派的人後一腳到了。
“我王有話說予陰子。”楚國使者看上去情緒很平靜,先講了一句,再行禮說道:“於‘許①’會盟,不穀代陰子以誠,陰子乃何想法,不穀皆可。楚晉相爭不言天道、倫常,乃利益之爭是也。如今陰子率軍來犯,行於暴力,止於暴力,無需多言,你我啟戰來也!”
呂武沉默了一小會,才說道:“如此,戰也!”
看起來熊招是一個不愛廢話很利索的人?沒有想要使用更多語言來互相交鋒的拖沓,事先已經休息夠了,來了就想趕緊分出勝負。
楚國當然想早點打完,無論勝負以晉國為首的聯軍還能賴著不走?
等晉國陣營的聯軍滾蛋,受到戰爭摧殘的楚人好趕緊撫平傷痛,再修復好家園,早點恢復生產呀!
比較尷尬的是,楚軍到來的時間已經下午,留給他們用來擺陣再開戰的時間已經不多,真的打起來也就是小戰一場,沒可能一下子決定整場戰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