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現在已經有能力“化家為國”了,為什麼還遲遲不做呢?因為不單單是沒有將楚國打趴下,計劃中的很多環節也還沒有完成。
眾多的環節之中,包括呂武需要先在晉國內部尋找好盟友,少不了將一些家族列上需要消滅和吞併的名單。
另外一個環節則是劃分好各國的角色,比如將齊國給肢解掉,再讓紀國和譚國得到復立。
在對齊國上面,呂武沒想過徹底將齊國打死,也不會讓齊國疲弱不堪。
一個心有不甘,並且還有點實力的齊國存在下去,日後會成為周邊國家的麻煩。
至於齊國以後的鄰居會是誰,說不定有荀國、趙國和魏國,是吧?
注意,只是“說不定”,可沒說一定有。
呂武的計劃並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局勢的發展和變動進行必要調整。
為什麼不一家直接吞掉晉國,再兼併秦國?只因為著實是太難太難了!
晉國的貴族戰鬥力遠比其他諸侯國強,陰氏要是先跟晉國的其餘貴族為敵,哪怕能吞掉晉國,自身的損失肯定會很大,極可能會被某個諸侯國摘了桃子。
呂武找人合作瓜分晉國,找一個是找,找幾個也是找,一塊合作著將晉國肢解的支離破碎,陰氏只要自己的那一份,連帶將秦國吞掉,會成為原來晉國卿位家族“化家為國”後最強大的那一個,實力方面還不會遭到損失。
原本最為強大的晉國遭到瓜分,世界局勢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遊戲規則肯定也會隨著變。
在那種局面下,呂武這邊作為最強,肯定還有挑選盟友的主動權,是對曾經的同僚下手,還是聯合起來搞其他諸侯國,能做的選擇太多了。
一個支離破碎的“東方世界”就是呂武想要的局勢,也會是“化家為國”後一段時間內陰氏最安全的局面。
“範氏對鄭,或可蠶食,決不可用力過猛。”呂武實在是對士匄有些沒辦法,只能支招了。
近期士匄對鄭國簡直就是惡意滿滿,再不收著點就要成“司馬昭之心”了。
人家司馬昭想篡位搞得人盡皆知,得知不好了的老曹家沒實力搞事情,連魚死網破的決心都沒有。
鄭國可不是老曹家的魏國,實力跟晉國沒法比是沒錯,搞到魚死網破的局面不但範氏會倒黴,晉國也要被坑一波。
士匄先是愕然,隨後露出了反思的表情,心想:“我做得那麼明顯嗎?”
他這個叫當局者迷。
現在當然沒有搞到人盡皆知的地步,能夠直接跟士匄接觸的人,十個裡面起碼有八個猜出了士匄的心思。
為什麼呢?要是沒有呂武在秦國那麼搞,大家其實還不會想太多,有了陰氏在秦國操作的例子,容不得大家繼續傻下去。
當然,他們只是以為範氏要學陰氏將鄭國搞成傀儡國,暫時沒聯想到更多。
而現在計程車匄未必猜到陰氏要將秦國吃個乾乾淨淨,他本人則是勃發了雄心壯志要吞掉鄭國。
這個吞掉可以是讓鄭國“化國為家”,也就是幹掉鄭國再將那些城邑成為範氏的封邑,不是範氏要“化家為國”。
晉國有過這樣的例子,比如干掉翟國和霍國就是當時某個家族的主張,“翟”和“霍”成了晉國某貴族的封邑。這個也是春秋時期發生兼併的正常情況。
有沒有發現範氏的野心對於大多數晉國的貴族並無所謂,實力不夠的家族聽從國家層面的安排,實力強大的家族則是找目標盯上,讓他們主動幫範氏的忙則是屬於不可能。
呂武只是提醒了士匄一次,之後士匄會怎麼做,沒有打算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