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利可圖,血緣關係反而會出現噁心人的附加惡果。還能少見了某個人發達起來,各種令人想吐血又幹各種噁心事的親戚嗎?
範氏現在跟趙氏沒利益糾葛。
士匄眯起眼睛看著趙武,一副“你想活躍是吧?指揮老子是個什麼意思”的態度。
趙武看到士匄那副模樣,說實話是第一時間心裡又慫了,臉上露出了訕笑。
這個時候,呂武開口說道:“上軍將所言可行。”
呂武不是在給趙武背書,實事求是而已。
趙武不那麼理解,看呂武的目光很感激。
老大表態了呀。
小弟們還不上?
中行吳和解朔立刻附和。
羊舌肸想了想也出言附和,一副元戎說什麼都對的模樣。
近期遭到孤立的魏絳繼續閉嘴。
老魏家最近的日子不好過,想靠攏向範氏遭到拒絕,跟荀氏(中行氏)和趙氏陷入一種競爭關係。
魏氏雖然是姬姓,然而他們並不是從晉國公族中脫離出去的一支。
他們曾經也是一國的公族,祖上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周武王(姬發)的異母弟弟。周武王滅商朝後,受封在了畢地(陝西咸陽一代),也就成了眾多諸侯國之一的畢國。
這個畢國是什麼時候亡的?大約是在公元前677年到公元前651年之間吧。
遭到西戎滅亡的畢國,一國之君的子嗣四散逃命,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在亡國後投奔到晉國,晉獻公讓他做大夫。
畢萬屢次隨晉獻公出徵,軍功卓著,於是晉獻公封畢萬於“魏”,自此世界上多了一個嶄新的晉國魏氏。
為什麼要有“嶄新的”這個用詞?原來也有一個魏國,遭到晉國所滅,在“不絕人祀”的規則下,魏國的公族仍然為魏氏生活在“魏”地。
後面晉國取消了魏國魏氏的食邑,才有了畢國公族後裔這一支成了晉國的魏氏。
這個“魏”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字,喻“巍巍高大也”。選國號的話,“魏”其實很合適的。
呂武將荀氏(中行氏)、魏氏和趙氏丟到晉國東面,打從事實上讓三家陷入一種競爭的關係之中。
在這種競爭關係下,三家又給分成了兩個陣營。
中行吳和趙武都是跟在呂武身後混的“卿”,很多時候需要遵從呂武的指示採取一些選擇,天然上的關係也就更近一些。
魏氏則是因為魏絳成為家主而跟陰氏分道揚鑣,不管陰氏是怎麼來定義這一次事情,荀氏(中行氏)和趙氏哪怕僅是做給呂武看,也不可能跟魏氏哥兩好。
荀氏(中行氏)、趙氏和解氏礙於陰氏不想跟魏氏走得太近。
範氏處在需要得到呂武鼎力支援的狀態,除非魏氏付出的代價足夠,要不然憑什麼讓範氏給呂武添堵?
剛剛成為卿位家族的羊舌氏,他們不受到其餘卿位家族的待見,更不敢多冒頭了,也就沒可能跟魏氏走到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