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672章:過於搶手,怎麼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72章:過於搶手,怎麼辦? (1 / 3)

別怪楚君熊招喜歡吐槽,著實是楚國明明可以更強,偏偏有各種陋習在拖後腿。

再來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楚共王熊審突然薨逝在狩獵途中,致使熊招的上位多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過程也是充滿了各種曲折和風險。

在熊招繼位之初,一群公族鬼心思太多,甚至一度有公族想要推熊圍上位。

這個熊圍是楚共王的次子,為人方面極度的頑劣,平時總是跟一幫狐朋狗友不幹正事,卻也因此而有了一批擁護者。

繼位之初的境況對熊招是一道考驗,對於楚國不幸的是他們輸了第二次“蕪湖之戰”,打輸了則是讓熊招有機會對一幫大臣進行發難。

目前楚國的令尹已經不再是子庚,換成了公子午為令尹。

在公子午擔任楚國令尹不久之後,楚國又在熊招的強硬出招下出現了很大的變動。

熊招以安定國人的理由,挑選了一批對自己表現過親善態度的人上位,罷免了那些在繼位之初有各種小心思的人。

經過一次大清洗之後,楚國當即發動第三次“蕪湖之戰”,辛虧楚君熊招在親征之下打贏了,要不然楚國還有得亂。

親征獲得大勝讓楚君熊招坐穩了君位,新官職人選上的任命,雜聲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

在楚國新的職位變動中,公子罷戎為右尹,蒍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橐師為右司馬,公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公子追舒為箴尹,屈蕩為連尹。他們成了“新一朝”的權貴。

這些各種“尹”,以及“莫敖”的官職名稱是楚國獨有,某種程度也能用來證明楚國的文明體系跟中原列國不一樣。

另外,那個“莫敖”原本是楚國作為人臣的最高官職,後來楚武王(公元前740年到公元前690年在位)給改了。

沒有成功上位的熊圍怎麼樣了?他並沒有被殺死,遭到流放去了雲夢澤。

“晉人已至,會盟臺可建也。”楚君熊招還是沒能前往晉軍營寨。

一幫楚國的大臣,他們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大王玩那麼一出?並不是擔心自家大王去了晉軍那邊的安全沒有保障,主要是那樣做著實太過於丟臉了。

事實上,一國之君跑去敵軍那邊,除了患上失心瘋之外,誰會對送上門的一國之君怎麼樣?別說熊招還是楚國的國君了。

使用詭詐手段控制一個國家的首腦,該國家就會屈服嗎?別說是現代那些依靠選舉上位“臨時工”了,封建時代俘虜一國之君就全國投降的例子太少,頂多就是出現類似“完顏構”那樣的狀況罷了。

搞卑劣手段?更加可能發生的事情是,逼得首腦遭到“綁架”的那個國家奮起玩命。

當然,通常拼命只是一時的。新的首腦上位就該保衛自己的“勝利果實”了,拼一場展現態度來意思意思,接下來進入打嘴炮的大戲,不然還真的將舊的首腦救回來啊?等舊的首腦獲救,到時候國家該是由誰說了算。

楚君熊招剛才提到了會盟臺?

春秋時期,不管是前、中、後的階段,會盟的確是需要用到“會盟臺”這個道具。

他們先行抵達,又是作為會盟發起的一方,為什麼不在晉人到之前就建造會盟臺?原因在於建造會盟臺也是展現國力的一種方式。

剛剛抵達的晉人在大肆伐木來建造營盤。

楚人營地這邊湧出一大群人,他們牽馬拉牛,一些車輛上堆著很多進行土木工程需要用到的工具,大型的土木工程裝置則是人力去合力抬或扛。

會盟臺該怎麼建造?其實就是不斷地弄來泥土,一層又一層的夯土,慢慢給夯高。

建造一座會盟臺很考驗協作分工,人力物力用得越好,工期自然會更短,再來就是驗證會盟臺的質量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