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匄作為“前勁”的指揮官,帶著軍隊開拔到“管”進行包圍,花了七天的時間建造了攻城器械,用了兩天的時間將“管”攻克。
晉軍包圍“管”幹得非常不地道。
按照春秋中葉的習俗,圍“城”或“邑”不能完全圍死,需要至少讓出一個任由攻擊物件進出的城門。
這種“圍三闕一”並不是《孫子兵法》要求的不能讓敵軍感到絕望,以至於絕望之下爆發拼命的狠勁。
事實上,春秋中葉打的是“君子”戰爭,換個說法叫為了收穫利益而戰,將敵人打得屈服是主要目標,並不是奔著殺多少人而去,也不是滿心思想著要進行破壞。
圍城不圍死的主要原因,是讓被圍著能夠出城砍柴和進行必要的補給,免得發生易子相食或大量餓死人的情況。
所以,不能拿其餘時代的標準來看待。
而這裡還有一件必須要提到事情,也就是晉國並沒有派出使者向鄭國宣戰。
士匄將“管”攻陷才意識到沒有宣戰的問題,一邊趕緊派人去向國君確認,另一邊沒耽誤搶劫活動的進行。
等待派出去的人帶著“沒有對鄭國宣戰”的訊息回來,士匄抽搐著臉頰下令撤出“管”城之外。
殺的人以及俘虜,搶到的東西,什麼之類的?
士匄:壓根沒有這事,好不啦!
魏琦:不是俺乾的,跟俺一點關係都沒有!
其餘晉人:╮(╯▽╰╭
作為受害者的鄭人:(⊙︿⊙
等待國君派人向士匄通知已經向鄭國宣戰,晉軍再一次攻打“管”城。
因為上一次已經將抵抗力量瓦解,城牆也出現缺口,再來晉軍的攻城器械都是現成的,攻城成了一個走過場。
上一次逃過一劫的鄭人發現城池再一次陷落,一臉懵逼的同時,內心是崩潰的。
這麼特,還來???
簡直是造孽啊!
士匄為了抹去黑歷史,將“管”之內的鄭人有一個算一個都進行俘虜,不做任何逗留地讓輔兵押解俘虜向“虎牢”而去。
他其實不夠狠,將鄭人全殺了,連帶己方的史官也幹掉,才能真正地抹去黑歷史。
當然,包括魏琦在內的晉人,他們都不會允許士匄那麼幹就是了。
並不是魏琦等人仁慈,俘虜已經是大家的公共財產,奪人錢財的仇恨值甚比殺人父母,才是其中的最關鍵。
士匄那麼幹純粹是一種“掩耳盜鈴”的舉動,就不懂“只要我不尷尬,別人就會比我更尷尬”的道理。
當然,“掩耳盜鈴”的典故還沒有發生。
“鄭軍大舉而來,距此不足二十里。”士匄一臉奇怪地補充道:“偵騎未得楚軍蹤跡,楚人會否如前例不與我陣戰,繞道斷我後路?”
魏琦更願意將精力放在即將到來的鄭軍身上,說道:“楚軍如何當有元戎傾注。我尤不解鄭國屢次首創,為何仍敢獨自前來。”
不提這個士匄還沒有多想,一提立刻讓他覺得自己遭到了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