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到底是在搞什麼么蛾子?
其實也沒什麼,他在搞的是秦國以及一眾看熱鬧之人的心態,再來是近一步削弱秦國的國力。
原先在“甘泉”駐軍,以現在的習俗,軍隊不可能參與勞動,隨軍的輔兵則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有這一批新的勞動力加入,收集材料以及對“甘泉”的城牆建設,速度方面加快的不是一點半點,起碼幫擔負築城任務的團隊節省了半年左右的工期。
同時,大軍對周邊的群山掃蕩了一遍又一遍,什麼魑、魅、魍、魎、豺、狼、虎、豹在兵鋒之下皆為粉末。
這裡足夠說明呂武的“與眾不同”了吧?
他的腦回路跟現在的人並不一樣,做一件事情的同時會摟草打兔子將別的事情順帶幹了,並且還一點都不會誤了正事。
反觀秦國集結大軍,他們倒是對“雍”的城防進行了加強,使得“雍”的城牆高度達到十三米,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堅城。其餘則是什麼都沒有幹,光一堆人湊窩吃飯了。
呂武得知秦國都城“雍”變成實實在在堅城時,心裡都快笑死了。
那說明秦人對打野戰缺乏獲勝的信心,隨時隨地想要退回“雍”城之內打城池防禦戰,又覺得“雍”靠不住。
如果呂武不是抱著削弱秦國的心態在征戰,面對秦國將“雍”打造成為堅城會很頭疼。
現在“雍”成了一座堅城?呂武之所以感到心情愉悅的道理非常簡單。
“雍”成為堅城當然會變成秦國的屏障,一旦城池沒有失守就是一枚釘子。
然後呢?
又高又厚的城牆能將“雍”保住,城內能不能種田,有沒有足夠的水源,要不要再種上一大片樹木,留地皮養草來著?
站在戰略的層面來看,秦國已經遭到了極大的削弱,光是能守住“雍”沒有用處,要能在野戰與晉國進行抗衡,堅城的作用才能得到顯現。
僅是有一座堅城,還是作為一國都城,不是前線某處關隘,一卡住就能阻止外敵入侵,就問能輕易這麼玩嗎?!
軍民兩用的“城”是一回事,專門用於軍事價值的“關隘”是另外一回事。
簡單說吧!
作為“關隘”的設施,本來就是需要來自後方的資源供養,能自給自足很不錯,沒有也無所謂。
而秦國將“雍”修得再好,沒有一個安穩生產的環境,不止對生活在“雍”的人產生負擔,完全就是在拖整個國家的後腿了。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呂武不是覺得這樣不好,想道:“某種程度來講,大明的國力損耗跟都城在前方,各種資源從各處彙集國都(漕運),以及不得不一再對遼東進行投入,都有很大的關係啊。”
現在的秦國不是大明,他們最為富庶的“都城圈”已經徹底被打爛,能為前方提供資源的只剩下一個起源地。
老實說,呂武現在都巴不得就這麼跟秦國耗下去,拖個三年兩載都不用再打,秦人就要集體餓死了。
停駐在“櫟陽”不繼續進軍還有另外的作用。
呂武心態很穩,有點無所謂到底打不打了。
要知道從秦人起源地“冀”到前線的補給線到底有多長,期間導致的糧秣運輸的損耗,可以想象他們的內心到底有多麼急切地盼著能早點開啟。
現在急著要拼命的是秦國,不是陰氏和魏氏。
但凡敵人想要達成的目標,己方就不能使之完成。
再則,秦國都那麼明白地擺出急到不行的模樣,呂武不對秦國玩一把“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的操作,簡直是在將自己的智商丟在地上反覆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