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不再作為威脅,齊國遭到肢解並陷入內亂,衛國得到極大的削弱,連帶魯國跟衛國的關係陷入惡化,晉國在中原地區有麻煩的只剩下了鄭國。
去年,儘管楚國再次飲馬大河,晉君卻是打贏了“沫之戰”這場戰役,甚至還俘虜了楚國令尹子囊。
這樣的局勢對晉國大為利好。
如果不是呂武有長遠且堅定的目標,外部局勢大好的晉國又該進入老傳統時刻,也就是卿位家族之間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的階段。
內亂嘛?每一個諸侯國都發生過,只不過是因為晉國是霸主才會搞得舉世矚目。
同理,另一個當世霸主楚國,他們一亂也將鬧得舉世皆知。
霸主的待遇總是跟普通國家不一樣,世人理所當然會傾注更多的目光,換作豆丁大的國家就算再怎麼亂都不會有人感興趣。
進入冬季,又到了貓冬的時刻。
呂武的事情卻是一點都沒有少。
晉國幹了“存亡續絕”的事情,怎麼著都要處理好譚國和紀國的後續,千萬不能上一刻幫忙復活,沒多久譚國和紀國又給人滅掉,會笑死一大群人的。
對呂武來說更重要的是檢視家族的發展有沒有如計劃進行,什麼地方出現了偏差需要及時糾正,哪裡的關注點傾注更多或太少一樣需要進行調整。
還有另外一件事情,也就是寫書那些事。
上一次呂武猜測叔梁紇是那位夫子的爹,根據不多的一些資料記憶進行推算,好像是距離那位夫子出生不遠了?
這裡也就延伸出另外一個問題,李耳今年幾歲,有沒有去周王室進修之類。
什麼事情對呂武來說那麼緊迫?當然是趕緊地搞出一個學派,將“百家之首”的成就給完成了啊!
所有的學派中,呂武覺得最好完成的是兵家。
畢竟,他來到這個“世界”為了能成為人上人,百分之七十的努力卻是撲在軍事上面,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分得有些零散。
兵法這玩意吧?卻是不適合出現在當代。
哪怕是寫出了兵法,呂武還敢傳得滿世界都是?
所以,呂武要做的搶注法家創始人的名頭,儘量抽出時間在審閱以及補充、刪減了。
話說,法家創始人是誰來著?
現在當然沒有法家,然而法家成型卻是很早,追溯起來最早可到夏商時期的理官。
當世舉世公認的聖賢之一管仲,認真說起來也能是法家的大佬之一,他可是制定了不少刑名的。
呂武要搶“成就”不是要跟前人去搶,肯定是跟一幫沒出生的後輩較勁的咯。
歷史上經過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國末期的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
其範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貿易、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