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鄉間村落應該是山清水秀,並且處處的鳥語花香?這個是濾鏡產生的錯覺。
實際上,鄉間的純天然是常態,要說能有多美則未必。
大多數的鄉間村落,它們未必會有多髒,亂和舊則是一定的。(排除高鐵附近)
呈現在呂武等人眼前的村落很普通,屬於一點特色都沒有的那種。
一條並不寬大的泥土路貫穿到村頭的大門,門其實也就是一個籬笆編制的條板,木門板什麼的是不存在的。
一道很長的籬笆牆將整個村莊給圍了起來,籬笆牆前方還有一條最寬不會超過兩米的小水溝。這兩個其實就是防止野獸進入村莊的防禦帶。
村裡自然是看不到什麼高大的樓層,一眼看去只有座座的茅草屋,以及一些看不出用途的窩棚。
仔細看那些茅草屋會發現連泥巴牆都沒有,僅僅是用麥稈和雜草編織就成了遮風擋雨的牆壁,屋頂的茅草呈現出一種三角的形狀。
呂武是誰,又是帶著誰出行,哪可能只是小貓兩三隻?
隊伍之中的精銳甲士數量超過五百,其餘隨行人員不少於兩千,他們進入村莊的可視範圍,等於他們看到了村莊,村莊裡面的人也看見他們了。
發現有龐大隊伍向著自己而來,村落裡的人其實並沒有多麼重的恐懼感。
首先,村落距離“新田”也就百八十里,再來這是一個屬於陰氏的“邦”。
離“新田”足夠近,代表周邊不可能有成夥的匪盜,僅是小偷小摸村裡就能自行解決。
作為一個陰氏的村莊,有實力攻打的人不敢去動,沒實力的人一樣能被村子自己弄死。
同一個家族的人,哪怕是階級有區別,怎麼可能會認不出自家的制服和旗號?
村子裡的人看到自家的軍隊過來,沒有看到家主旗幟,並不知道家主和繼承人也在。
村裡的“士”得到訊息趕緊穿戴整齊,準備到村口進行詢問。
他們還有更多需要忙碌的準備,比如趕緊生火煮水,清出一片地方提供軍隊休息。
犒勞什麼的?只有封主有資格對成建制的家族軍隊進行犒勞,其餘誰幹都是越權。
有一個更現實的地方,一個家族中的“士”和“徒”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財產,家臣和屬民、奴隸則是沒有。
不提有沒有權力犒勞成建制軍隊的問題,“士”和“徒”的家業可經不過幾千人吃喝一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