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到“城濮”附近了?
這裡位於大野澤不遠,處於濮水的南岸,地勢相對開闊,比較適合作為一個戰場。
而呂武沒有記錯的話,當地是衛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並不是稍早之前衛國從魯國接收的城邑區域。
硬要有個說法,絕對是衛君衛衎接受了魯君午的宣戰,再約定再“城濮”這邊開打。
“衛為二‘軍’,魯一‘軍’。”中行吳有點看不懂魯國的操作。
呂武琢磨了一下下有點懂了。
那是魯國將呂武的答覆視作晉國會當他們的後盾啦?
臥槽!(一種姿勢)
還能這麼理解的???
俺只是很坦誠地告訴季孫宿大軍歸期,沒做出什麼會幫魯國找場子的承諾啊!
這一次戰爭是魯國向衛國宣戰,怎麼著都該是宣戰的一方先進行戰爭準備,受到宣戰的一方倉促迎戰吧?
結果是魯國只來了一個“軍”的兵力,來到戰場的衛軍卻有兩個“軍”。
搞乜嘢啊!?
難道是晉人的記憶出錯,事情經過是衛國向魯國宣戰的?
衛軍和魯軍只是擺開陣勢,暫時沒有進入到開戰階段。衛軍在西,魯軍在東,雙方的陣型厚度差了一半。
歸國的晉軍出現在衛人和魯人的視野,剎那間魯軍爆發出了歡呼,衛軍的陣型則是出現了混亂。
如果說呂武之前只是猜測,聽到魯軍爆發出歡呼,確認魯國君臣就是以為晉國會當魯國的後盾,並且還對內進行了宣傳。
衛人感到恐慌比較正常。
畢竟,晉國可是從衛國割去了三分之一的城邑,現階段晉國跟衛國的矛盾不小,衛國拒不承認那些城邑從此以後屬於晉國。
這樣一來,衛人對晉軍的出現往壞的方向想,一點毛病都沒有。
衛君衛衎又驚又慌,悽然地喊道:“晉人佔我城邑,奪我臣民,今夥同魯攻我?著實欺人太甚!”
鹹桃惶恐地問道:“君上,是否退兵?”
叔孫宣伯小聲逼逼,說道:“晉人來矣。”
衛君衛衎很是歇斯底里地喊道:“不!寡人絕不退縮!”
打唄。
大不了就是輸,再賠禮割地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