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走後的某一天。
中行吳找到了呂武,說道:“我大軍抵近,齊君薨逝,於我何辜?”
這特麼的!
齊君早不死晚不死,等晉國的大軍進入齊國控制範圍才死,其他諸侯國會怎麼想又怎麼看啊?
呂武眨了眨眼睛,像是被問得不知道該怎麼講,保持了沉默。
是哦。
事態的發展變得有點詭異,尤其是晉國的行為在當代人看來很是過分,怎麼洗都洗不白的那種。
呂武經過一小會的沉默,笑著說道:“公子光弒君殺父。”
其它的事情有兒子殺老子大嗎?發生在普通家庭都是一種喪失人倫的大事,何況是發生在“第一家庭”呢。
中行吳知道這件事情很大,就是沒搞懂呂武再次強調是什麼意思。
也對。
現在都還沒有多少人懂得什麼叫作輿論,懂得玩輿論的都成了大佬,再將輿論的重要性深藏起來,成為家族不外傳的秘笈。
呂武沒打算跟中行吳解釋什麼。
只要崔杼按照正常程式展開對公子光的調查,關於公子光弒君殺父的輿論必然會出現。
那個輿論一旦出現,風頭怎麼都止不住了。
畢竟,普通人對於八卦的愛好是無限大的,身份不普通的貴族則會思考能不能從中獲得什麼好處,造成的是事態一發不可收拾。
呂武只是提醒了崔杼一句,沒有想過參與進去。
這種事情最好是不進行參與,要不然被人抓住什麼把柄,哪怕呂武是晉國的元戎都扛不住。
晉國中軍向後退,一直退到譚國的“譚”才停下來。
譚國是在晉國的幫助下進行復立,復國的時間連一年都不到。
現任的譚國國君到底是不是姬姓後裔,沒人能夠說的清楚,晉國只是需要有譚國這麼一個國家的存在而已。
歷史上譚國從分封到滅亡沒有濺起一滴半點的水花,比較詭異的是在晉國幫助下,新復立的譚國從人口到城邑比滅亡之前的任何時期都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