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得知魯國那邊發生的事情時,感到無語又好笑。
有些人吧?他們很會講大道理,並且還能講得頭頭是道,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聽都顯得有理有據。
然而,取一個平均值會發現一點,越是嘴巴厲害的人,千萬不要讓他們去作為執行者幹什麼具體的事情。
這一類人將所有的能力都集中在了嘴巴上面,執行力是個什麼鬼玩意,遇到執行力超強的助手能相輔相成一塊玩開無雙,創造出令人側目的成績,單獨自己玩嘴炮幾乎幹什麼都要將事情辦砸。
“國君這一次要怎麼保住師曠?”呂武很好奇這一點。
上一次,師曠接到任務,明明兩波人走大道能夠碰面,搞到師曠不走尋常路給錯過了。
事後,國君以師曠是個賢人的名義保了下來。
賢人嘛?很稀有的,殺之不詳哦!
鑑於師曠有著偌大名聲,再來有怒火的也該是範氏,呂武也就講了一句“下不為例”給放過了。
這一次完全不一樣!
上次的失誤算是國內事務,訊息傳達不及時受到損害的是範氏。
師曠帶著出使的任務前往魯國,動動嘴巴就能將事情辦妥,搞什麼“雅趣”的那一套,弄到晉國成了對魯國不宣而戰。
這已經不是什麼誰對誰有私人恩怨的問題了,觸及層次到了國家信譽的高度。
看看師曠後面還搞了什麼騷操作?
舉行“大型音樂會”盡情嗨,好好的招待又給搞成批判大會?
有意思,相當的有意思。
以“樂聖”的逼格給魯國從精神到肉體,預定了一個死刑啊!
晉國可以欺負列國,不想表現得過於霸道,欺負起來要名正言順,再不濟也要符合程式。
現在是怎麼回事?晉國先對魯國不宣而戰,又有師曠給魯國在精神層面下了詛咒,欺負得太過份啦!
呂武剛進入魯國地界,聽到那個訊息不得不停止進軍,並且還要趕緊讓中行吳停下驅趕魯國人的行動。
下一步?呂武當然是要將訊息傳遞給在“虎牢”的國君。
出了這麼一件事情,晉國還要不要回收早前贈送給魯國的城邑,怎麼去處置魯國和師曠,等等的事情太多了。
呂武這個時候恪守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本份了,才不樂意接過這個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