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明說的是,欒氏、郤氏、韓氏……等等很多家族,他們儘管是公族的出身,家族卻在某個時間段從公族搖身一變成為卿位家族。攤開來講就是,他們不再拿自己當公族啦。
如果那些家族依然當自己是公族?晉國非公族的那些貴族,他們其實只有乖乖當忠臣的份,哪有資本上躥下跳的。
從欒書那一代起,又或者說從智瑩得勢開始,晉國已經迎來了新局面。
呂武算起來很幸運,他成為“卿”的階段恰好是晉厲公之後,公族以飛快的速度在走下坡路,要不哪有現在的風光。
一陣陣的戰鼓聲已經開始被敲響。
晉軍這邊率先列好陣勢,大軍在有節奏的鼓聲中緩慢向前推進。
他們能夠趁著這個時間差,來搶佔有利的地形。
比如,大軍開到高坡之上,等一下好居高臨下面朝楚軍。
“晉下軍?”楚君熊審是一個很剛的君主,每戰基本乘坐戰車位於前方,今次也沒有例外。
恰恰因為楚君熊審太剛,每每由他親征都能讓楚軍保持一種打不打不得過都很莽的姿態。
子囊面露羞愧,說道:“正是晉下軍。”
這裡,子囊有些沒搞明白狀況,晉國怎麼會是下軍充當“前茅”呢?他們的損失明明非常慘重啊!
楚君熊審轉頭看向鄭軍那邊,笑呵呵地說道:“如此,鄭軍迎戰。”
晉國下軍連續兩次擊敗子囊,看著不弱呀?
他們跟晉國的風格不一樣。
如果說晉國是因為不信任盟友才喜歡自己親力親為,楚國則是很喜歡拿盟友當墊腳石或肉盾。
管它打不打得過,小弟趕緊地先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消耗晉軍的體力去呀!
得到楚君熊審命令的子耳懵逼了。
拜託,兩個霸主都在場,哪有鄭國搶風頭的份嘛!?
礙於胳膊拗不過大腿,子耳心裡千萬個不願意,還是下令剛剛列陣完畢的兩個鄭國“軍”推進。
而晉軍那邊,一幫公族看到是鄭軍向前,一顆提起來的心可算是落了下來。
羊舌肸大大鬆了口氣,朝著不遠處的董王大喊:“於我對陣者乃是鄭軍,攻勢不可緩!”
叫啥來著?董王???
現在取名沒有需要避諱的地方,愛叫什麼名就叫什麼。
只是這名字嘛……
這一刻,很多公族都覺得自己簡直好運。
下一秒,後方敲響了衝鋒的鼓點,剛興奮起來的公族封主大喊大叫讓衝鋒,同時發表即興演講。
大多數公族封主喊的是他們必須一雪前恥。
會那麼喊,主要是新軍上一次在鄭國跟鄭軍打了一個五五開,然而晉國是霸主,鄭國只是一個二流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