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那邊也在利用鐵器,只是因為冶煉還不夠成熟,用在內農具而不是兵器上面。
位處南方的楚國從某方面來說很是得天獨厚,他們要是發了狠,有的是地方獵殺犀牛、大象、鱷魚,獲取足夠的皮革來製造防禦力很強的皮甲。
一旦楚國得知晉國一出動就是上萬的甲士,他們肯定顧不得獵殺動物的人員損失,想的會是趕緊地把實力落差重新拉平。
士匄說道:“範氏再購六千甲,劍一千、戈一萬二。”
要說點什麼的呂武給愣了一下。
如果呂武沒有記錯的話,範氏前前後後購買的甲冑已經超過八千套,考慮到折損和備用的需求,能大概猜測範氏的甲士數量不會低於七千。
一下子又買六千套甲冑?是察覺到了什麼,想要暴超級兵咯???
魏琦沉默一小會,也開口說道:“魏氏需八千甲,劍三千、戈一萬五、戈矛兩萬。”
大手筆啊!
只不過,魏氏歷來就是以能抗聞名,家族不缺優秀兵種,尤其是能擔當重步兵的“徒”,進行大采購很是能理解的。
呂武眯了眯眼睛,有點為難地說道:“我家財帛並不緊缺,範氏、魏氏可否支付口眾、糧食?”
在齊國大搶特搶的後遺症出現了,陰氏、範氏和魏氏當前階段真的不缺財貨,他們又一致趁著財大氣粗的時候大肆地買買買。
有了陰氏、範氏和魏氏帶頭,一樣在齊國那邊發了財的其餘家族,他們肯定也是跟著買買買。
結果會是什麼樣並不難猜,一下拉高了晉國這邊的商品物價,很快就會將這股風潮蔓延到周邊各國。
為什麼呂武明知道某天會形成對立乃至於開戰,還要賣防具和武器給其餘家族?暴利之下,不賣會很傻。再來就是賣的武器裝備不是最好的產品了。
陰氏一般是自家用最好的那一批,賣一般的那一批,再研發下一代。
在所有的商品中,各種弩是陰氏的非賣品。
士匄和魏琦齊齊搖頭。
人口和糧食誰不不想更多一些?
魏氏對陰氏最為了解,哪怕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那麼多年過去也能看出一點套路了。
呂武從始至終就對人口和糧食有著超乎想象的執著,但凡有機會能採購,陰氏歷來是奔在各家的前頭,又仗著財大氣粗加價購買。
魏氏沒有完全搞明白呂武為什麼有機會就獲取人口與糧食,以前陰氏不顯山不露水沒什麼,到現在怎麼還能聽之任之。
範氏則是一樣對人口和糧食非常看重。恰恰因為這樣,他們才是晉國人多、糧多的代表,不靠這個他們真沒有什麼特色兵種。
時至今日,晉國的政治格局明顯出現了新的變化,他們有時候會感到恍惚,納悶地想道:“呂武到底是怎麼竄上來的?怎麼花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從什麼都不是,搖身一變成為元戎了呢???”
軍隊已經檢閱完畢,相關的資料也報了上來。
呂武逮住這個機會沒答應範氏和魏氏的採購請求,下令軍隊拔營出發。
需要販賣武器裝備是一回事,控制各個家族的“高階”裝備的數量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