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事先有得到溝通,沒人表現出任何異議。
各個家族甚至要因為呂武選擇對齊國動刀,不是向國內的某個家族揮刀,而感到極大的慶幸。
主政之後的第一個命令,其實一般會被看成執政方向。
呂武的表現無異於展現出自己的執政態度,警告國內的各個家族都安分點,有什麼壞心思朝外使,別特麼搞窩裡鬥。
“這樣也好,避免國中內鬥,先穩住東邊,再南下與楚國爭霸。”國君心裡有點相信呂武看重諸夏文明得以延續了。
呂武沒有再發布第二道命令。
他在正式的會議結束後,邀請眾“卿”以及一些中等家族來到自己的家,乾的事是分食智氏。
不是要把智氏搞覆滅掉,要做的是在保留“智”地和“虞”地的前提下,將智氏其餘的封地進行重新分配。
其實呂武覺得自己很幸運,沒有智氏主動“瘦身”並且將刀遞到他的手上,就任元戎肯定要挑出一個家族來開刀的。
一切只因為晉國的貴族遠比其它諸侯國要現實和直接,沒有得到足夠好處的話,他們被迫當小弟也會不情不願的。
智氏想要保留“智”地與“虞”地,商議時中行吳和趙武表達了同意的意見,魏琦、解朔和祁奚明白或隱晦地表示不同意,士匄、士魴表示怎麼都行。
呂武能看出範氏並不願意看到智氏變得太弱。
就目前的而言,陰氏、範氏和魏氏其實都有些撐了,新佔的利益還沒有得到良好的消化,處在擴張慾望最弱的時期。
最為飢渴的是解朔和祁奚,他們中的一個需要飢不擇食地加強家族力量,好有足夠的實力承認為“卿”的責任和義務;另一個則是並不想永遠待在公族陣營,想要成為一種真正的獨立自主。
呂武選擇的是彰顯仁德,何不加強自己的信用?
他的信用值一直挺不錯,不能在選擇答應庇護智氏之後給破了“功”,又能借這一件事情來展示自己對局面的控制。
有一個很明顯的前車之鑑擺著,智瑩擔任元戎時太過於貪婪,光榮退休之後沒人覺得欠智瑩什麼情份,看看智氏現在落得個什麼下場唄。
最為重要的是,收小弟要像模像樣,不能收了小弟再將小弟抬上桌。
那樣幹,誰還敢當呂武的小弟?
正確的開啟方式是,作為老大要保證小弟的生存,該保留或爭取的利益也不能無視。
當然,一切都需要一個界線,要不到底誰才是老大,搞成收了一幫大爺了。
呂武會在其它地方補償魏氏,不至於兩家因為對智氏的處理意見不同而生齷齪。
解氏和祁氏?呂武倒是會補償解氏,對祁氏的訴求則會無視。
陰氏拿了“瓜衍”、“銅鞮”、“斷道”、“曲梁①(目前有三個叫曲梁的地方)”和“黎①”,其餘的地盤則是進行了分配。
看看上面那些地方都是在哪,能看出呂武將祁氏給搞得“孤懸於外”了,並且控制住了北進的通道。
範氏很是獅子大開口,直接要了“五氏”和“曲梁②”、“壺口”,一下子讓呂武發現範氏對東面很有想法。
魏氏則是要了位於“新田”邊上的“周陽”。
其餘各家也是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