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要的是控制“新田”往東北的交通要道,也就是看中這一類的戰略價值。
趙武極度需要一塊產出好的封地。
如果“溫”地不夠好,趙武願意拿“祖宗之地”來換嗎?
他倆那情況屬於各取所需,沒誰吃大虧,也沒人單方面佔了大便宜。
說起來,趙武的字首其實應該改為溫武,依然使用“趙”來做字首只是一種慣性。
一旦趙武自己強調,字首說變就變了。
“不能再繼續擴張了啊……”呂武在觀看家族的資料。
名下的封地增加到十四塊,其中的“侯麗”說不得什麼時候就被國君收回控制權,多數則是屬於需要建設才有產出的封地。
呂武將宋斌給叫了過來,問道:“我家近來何時普查口眾?”
宋斌有些窘迫地說道:“三歲之前?”
啊?
有三年沒有更新治下的人口數量啦。
在三年之前,陰氏的總人口約是一百一十萬出頭?裡面奴隸佔了約二十萬。
以前地盤還少,做人口普查的難度有,只是想做還能做。
現在地盤大了,再想做人口普查的難度必然成幾何增加,變得極為不好乾了。
呂武閉上眼睛進行回溯,主要是原先的基礎資料,再一一分析增加了哪裡帶來多少人口的增漲,不會有什麼準確無誤的資料,得出的數字只能說大體上靠譜。
“算上秦國那邊的封地,應該在一百四十萬到一百五十萬之間?”呂武得出了這個數字。
以當前的年代,呂武治下哪怕只有一百三十萬人,比很多國家都要多得多了。
換作是在往後的時代,一百四十萬人並不算多。
知道現下一些小型的諸侯國才多少人口嗎?兩三萬人而已。
當然了,家族人口一百四十萬到一百五十萬是呂武的一個估算,不能當作準確資料。
早先之前,呂武有想過鼓勵多生育,後來給作罷了。
即便不在乎衛生條件和夭折率,產出沒有跟上的年代,鼓勵多生會造成很大的人道主義災難,說不得會把家族給玩到自行崩潰。
這個也是呂武認為需要暫時停下擴張的原因之一。
他們現在需要乾的事情是將控制的區域進行利用,也就是使得實際控制也要有所產出,乃至於是建設一個或多個產糧區,並不是再盲目地增加地盤。
講明白通透就是,糧食要跟得上,才有那個資本去鼓勵多生育。這一套道理在任何時代都是通用的。
“我家或可在‘侯麗’與‘郿’之間再建一城。”呂武看向了宋斌,想了想往下繼續說道:“此處為平原,亦位於渭水之邊。秦國未曾開墾乃是畏懼晉軍往而攻之,我家並無此憂慮。”
宋斌對秦國那邊的地形很熟悉,不是那麼明白農耕事項都能判斷在“侯麗”和“郿”中間再起一城的好處。
“臣不善農事。”宋斌要清楚自身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