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事先並不知道呂武跟士匄有所交易,或許以為自己的權威得到伸張,一下子壓服了魏琦和呂武?
那麼就是,呂武一直想要得到的“隨”地到手,士匄也有了扭轉國際風評的機會。
在這麼一件事情裡面,士匄的需求最為迫切。
老范家以為自己加上趙氏可以輕易幹挺伊洛之戎,沒想到的是掉進一個大坑裡面,一時半會無法解決伊洛之戎,周王室那邊也一直在跳腳,需要找其餘的物件來挽尊一波。
老智家面對後繼無人的局面,年邁的智瑩在苦苦支撐,他們知道呂武想要得到“隨”地,同意士匄置換封地的請求就等於同時給了範氏和陰氏人情。
士匄跟國君怎麼談,沒有對外透露,其餘人只能靠猜。
“我知陰氏在‘萊’有封領,不若今次上軍將與我一同前往?”士匄對呂武發出了邀請。
陰氏在遙遠的東方是有一塊飛地,位於某處的一個半島,幾年前已經進行了接收,礙於呂武的精力集中在秦國身上,不是完全沒有開發,力度方面輕了一些。
呂武婉拒道:“我離家數歲,歸國當即南下,家中多事亟待處置。”
士匄也不勉強,再閒聊一小會就離開了。
呂武在思索士匄走之前的一些話,範氏很早就想在“虎牢”搞稅收把控,幾年下來一直沒有動靜。
近期,範氏在伊洛之戎那邊大虧特虧,南下後又在“馮”栽了大跟頭,亟需補一波血之下,想到了在“虎牢”收稅的事情,要開始正式實行了。
所以,目前不止各個國家很現實,家族同樣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國家遭到損失找更弱的國家去幹各種手段,想要的是將損失儘可能地彌補回去。
一個家族幹了什麼虧本的買賣,一樣會想方設法趕緊補血。
不管是國家層次還是家族單位,乾的事情無外乎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那一套,將世間的弱肉強食展現得太過清楚。
撤軍路上。
士匄再一次找到呂武,說道:“我邀阿武共擊伊洛之戎,不可拒絕啊。”
呂武聽到士匄的稱呼有些恍惚,回過神來問道:“元戎如何?”
士匄的稱呼裡面沒那個“阿”字。
他們這種身份地位,以小年輕時候的稱呼,其實就是在刻意表示親密。
士匄沒有說話,只是搖了搖頭。
“如此……”呂武停頓下來,能看出士匄很期盼導致有一種強烈的患得患失心理。他過了一小會才說道:“伊洛之戎如何處置,你我再議。”
交情歸於交情,利益歸於利益。
願意因為交情出手,應該獲得的利益卻是一點都不能缺少。這個是貴族相處的正確模式。
士匄見呂武願意一塊去揍伊洛之戎露出大喜的表情,聽到呂武下面的那句話,轉為很明顯的錯愕。
呂武說的是:“魏氏在其邊,若是邀請魏氏,必可事半功倍。”
戰車和步兵的傳統部隊方面,範氏打伊洛之戎跟玩似得。他們難受的是伊洛之戎依靠馬匹代步的機動性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