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父的臉一下子鐵青了。
其餘衛國的大臣和貴族,他們有的滿臉憂鬱,有的則是一臉憤慨。
是的呢。
衛國的大多數權利都在執政孫林父手裡,搞得衛君衛衎非常不爽。
那麼,衛國執政孫林父就是權臣,才讓衛君衛衎感覺誰來當權臣都無所謂。
分得清好歹的衛國人,他們很想告訴衛君衛衎真的不一樣。孫林父再怎麼囂張跋扈,對衛君衛衎還是要保持該有的“紅線”,換成晉國的某位“卿”來衛國當執政,衛君衛衎有什麼下場則會很不好說。
衛君衛衎知道這些嗎?他但凡有點逼數,登基之後就不會一再幹莫名其妙的事情,沒搞清楚自己國家到底有多少斤兩,多次惹怒了強鄰晉國,甚至幹出要“搶班奪權”代替晉國當中原霸主的事。
“陰武乃臣,寡人為君。”衛君衛衎冷哼了一聲,還剮了孫林父一眼,帶著傲嬌丟下自己的臣子走了。
孫林父看著衛君衛衎越走越遠,看了周邊衛國人以及各國的人一眼,用生無可戀的表情抬頭看天,心裡想道:“君上已經不可能容下我了?我為執政一日,卻不願有晉國的‘卿’來衛國橫行霸道。”
好的解讀方式是,孫林父心中有衛國的利益。
壞的解讀方式是,孫林父對晉國的價值源自於執政的權利,一旦被取代則必然變得對晉國價值不大。
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只有孫林父自己知道了。
旁邊的人看到孫林父那樣,有一個算一個都心生同情,一致認為攤上了衛君衛衎這麼一個國君,著實是太不幸了。
齊國執政崔杼有些怔怔出神地看著齊君呂環,而齊君呂環則是在跟呂武談笑風生。
目前齊國的國策是交好呂武,使得齊國少點受到來自晉國的針對。
如果說衛君衛衎是個精神病的話,齊君呂環則就是一個活到老頑皮到老的君主了。
崔杼聽到齊君呂環邀請呂武到齊國,一下子整個人都不好了。
“君上,營中尚有要事,請君上趕回處置。”崔杼可不敢再讓自己這位國君再開口多嗶嗶。
呂武找了個理由離開。
齊君呂環則是用不滿的表情看著崔杼,說道:“寡人邀陰子往齊國,定是於齊國有利。卿如此慌亂,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