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砸東西跟喊人的不同在於,想殺人的那位嗓子不好?
一定是嗓子不好,否則多此一舉就是在給行動增加難度。
當然,最大的可能性是,為了增加“演義”的故事性!
想一想,再品一品咯。
“摔杯為號”跟“張嘴一呼”,對比起來哪個更有藝術色彩。
要是“摔杯為號”再加上“埋伏五百刀斧手”,藝術感簡直就是爆棚啊!!!
然而,槓精會說:這特麼,五百刀斧手都給安排好了,至於一再加戲嗎?肯定是不知道“反派死於話多”這句話。
國君看到的是呂武臉上露出莫名的微笑,搞得滿心的困惑,問道:“陰卿為何發笑?”
呂武說道:“君上問及,臣莫名喜悅。”
國君更為困惑,給“喔?”一聲表示疑惑。
呂武說道:“臣先謝君上允應休沐,得以率軍西征。臣為報私仇而去,秦君兵敗遠竄,落得病死‘西山’,乃臣始料未及也。”
秦慜公嬴石的薨逝這一點,呂武無法絕對的撇開關係,需要的極力地抹除掉“直接”的原因,造成不想看到的一種“間接”的錯覺。
畢竟,有意是一回事,無意則是另外一回事。
呂武其實對國君直接提問感到很高興,說明國君或許有進行思考,然而國君所想並不是最壞的一面?
國君接下來就像是聽故事一般,聽呂武講述西征的過程。
呂武的西征是去報私仇,卻也會幫晉國解決掉秦國這個麻煩。
秦國兵敗的速度快,慘也是極慘,出於晉國大多數人的意料,更沒想到的是嬴石會成為秦慜公。
諡號嘛,肯定是薨了之後才有,活著哪來的諡號。所以“成為”這詞非常有靈性。
在史料記載上,秦先君嬴石無論在哪個版本都會是因病薨逝於“西山”這個地方。
絕對不是呂武在史料上造假,那根本就是一個事實。
而史書還會寫到秦慜公為什麼會跑去“西山”,明確就是寫跟呂武對戰,戰敗才給去的。
至於秦慜公怎麼想的才去“西山”,當事人沒說,史官不是家,哪能幹代替死者發言的事呢?!
史官頂多就是附加記載一件事情,就是秦國都城“雍”失陷敵手。
國君臉上帶笑在聽,時不時會問上一兩句,每一次問必然問在關鍵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