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天清晨的到來,第一縷朝陽卻是遲遲沒有照映大地,原來是東方的天際被蒙上了一層血紅色。
有一句古老的話叫: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早霞而已,真不是什麼奇異的景象。
看到東方血色的人們,看自己的心情怎麼樣,得出相關的想法。
若是內在有太多的悲春傷秋,會覺得早晨的景象帶著某種預示,猜測今天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死去,大地能不能飲飽鮮血,明年的今時今刻這片土地或許會青草茂盛,處處長滿了鮮花。
秦軍計程車兵對於早起、早吃、早出營已經變得麻木,沒有了前幾天會有的緊張或期待,甚至認為今天又是個湊堆“站班”的日子。
人要是變得麻木,不但情緒會高漲不起來,做一些事情也會少了嚴謹,產生一種應付式的心態。
秦軍士兵在新的一天,聽著戰鼓聲和號角聲齊奏,依照軍官的指令列隊出營。
第一天時,他們會很認真地檢查自己的戰袍或盔甲、武器,深怕有一個遺落將小命丟在戰場上。
隨後,兩天、三天……不見打起來,習慣了每天就是去晉軍營前鼓譟和叫囂,更習慣了晉軍閉營不出,哪怕有心讓自己不要大意,慣性思維之下著實很難生起一開始的警惕心,到第五天其實就不那麼認真檢查衣甲和武器了。
所以說,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會形成一種思維慣性,使人忽略到太多的東西,心態方面麻木掉,進而想不產生懈怠都難。
麻木著踏步,再習慣地跟著袍澤移動,很多秦軍士兵腦子裡想是“今天又是要站到腳麻的一天”、“今天早上的湯油水變得更少了”、“家中不知道過得怎麼樣”、等等之類,反正心思根本沒在戰場上。
秦軍士兵當然知道踏上戰場還胡思亂想是錯誤的。
關鍵耐不住重複太多次,一次次是那麼的無所事事,腦子裡不思考一些東西,害怕自己給站傻了。
能說他們錯了嗎?上戰場還敢思維散發,肯定是錯的。可……,真怪不了他們,只因為太特麼無聊了啊!
別的不用多說,光是讓習慣有網路的人,不用站這麼辛苦,也不必風吹日曬,能舒舒服服坐在沙發上吹空調,有手機、電腦、網路電視,可特麼就是沒網路,時間不用久,二十四小時就好,看看腦子裡想的是什麼,心情又怎麼樣。
秦軍在己方營前調整陣型,用時一天比一天更長,佇列越到後面越有點鬆垮。
士兵麻木又抑鬱,作為“士”的軍官心情也好不到哪去,只有貴族越看越著急和糟心。
嬴武對無地講道:“此番日久不必再戰,各部士氣漸垮,唯有撤軍一途。”
已經稍微推開“新世界大門”的無地心想:“也許陰武就是想要得到這樣的效果?”
一個士兵為一萬兩千五百士兵的“軍”整頓完畢,嬴武剛要下令像往常那般朝晉軍營寨迫進,對面傳出了“轟隆”的戰鼓之聲,以至於他露出了呆滯的表情。
不獨嬴武,旁邊的無地,以及在等待命令的一萬兩千五百秦軍將士,包括營寨內幹各種各樣事情的秦人,一致的第一反應是以為自己聽錯了。
他們仔細再聆聽一下,確認沒有聽錯,不由跟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起來。
一共有晉軍的三個營寨傳出鼓聲,隨後轅門被開啟,騎兵最先湧了出來,隨後是戰車兵和相應的配屬步兵。
晉軍不獨有一個營寨,出兵最多的當然是主力的駐紮營盤,另外的兩個營寨出兵後不是奔向主戰場,跑到外圍去組織隊形了。
統兵出戰的人不是呂武。
他是全軍統帥來著,該待在最為安全的位置,縱觀全域性進行及時調控。
當然了,要是秦國那邊出來夠份量的人,比如秦君嬴石親自現身,再要求呂武陣前談話,再不願意呂武都是要亮相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