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兩次,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不能談正事,只能另外的時間再找機會,待在陰氏也就成了真正吃喝玩樂的放鬆。
硬要說誰感到最爽?無疑是國君了。
國君是真的怕幾個“卿”湊到一塊搞事,很清楚不合適也硬生生地湊了過來。
他這一來,無疑讓有腦子的人看清楚一點,也就是君權非常虛弱。
晉國貴族對於君權虛弱沒有太特別的感概,他們已經習慣這樣的正治環境了。
發現晉國國君權利不強的晏弱和晏嬰沒有感到絲毫的開心,他們太清楚晉國的可怕從來不是有一個賢明的國君。
晉國的崛起從設定卿位開始,只要任上的元戎不拉胯,晉國就能對外咄咄逼人。
各個諸侯國相反很期待晉國能出現厲害的國君,好能夠讓晉國內部陷入君臣之爭。
最好的例子就是“邲之戰”。不就是因為晉景公一陣操作,弄得晉國幾個卿矛盾重重,直接導致晉軍在“邲”戰敗了嗎?
晉景公是個很努力又有手腕的國君,先在“邲之戰”削弱了國內貴族一波,製造了卿位家族之間的重重矛盾,後來更是導演了趙氏主宗的覆滅。
後續的欒氏和郤氏覆滅?事實上也是晉景公留下來的一些存留問題所導致。
他們在陰氏這邊逗留的時間有長有短,能跟呂武進行交流的時間也都不一樣。
事情當然是沒談成一件,一些意向則是多少形成共識。
最先離開的是國君,隨後中行偃、士匄跟著離開。
今天,輪到呂武送別智罃和智盈、智起。
智罃帶著智盈上車之後,本來按照套路應該是告別,卻是說道:“老夫思前想後,‘隨’地應贈予陰氏。”
呂武之前已經隱晦地表示過拒絕。
主要還是因為時機不合適的關係,不能讓老智家退出北方,免得陰氏跟範氏的競爭加劇。
“老夫不獨贈地陰氏,趙氏、範氏亦有所得。”智罃看上去好像比較豁達,講了一句大實話,道:“老夫老矣,盈則幼弱,貪多必失,悔之不晚。”
哦嚯?
幡然醒悟啦!
早先太貪,明白不吐出一些啥玩意,老智家接下來的日子會很難過,選擇主動放血?
呂武卻是搖頭,說道:“若智伯可取‘瓜衍’贈我,‘隨’地我可得也。如若不能,陰氏不取‘隨’地。且……智伯,不可告範氏我欲得‘瓜衍’,如範氏得知,我絕不予承認今日之言。”
智罃笑容不變,說道:“老夫盡力而為。”
將“隨”地和“瓜衍”都拿到手,北方也就沒有卿位家族了。
呂武那個要求並不是只要拿地,另一層的意思是在告訴智罃:老智家丟鍋技巧略差,俺已經看出來啦。想要保老智家的平安不是不行,智氏加入陰氏和魏氏的聯盟吧。
智罃肯定能聽懂,內心裡也必然早有答案,只是不會立刻表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