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兩家需要解氏充當“預警線”這麼種玩意。
接下來,魏氏會找陰氏進行協商,拉解氏一把不可能全由魏氏承擔,陰氏多多少少需要付出一點什麼。
一場從食物水酒到氣氛都不怎麼樣的宴會結束,國君喊上了呂武與魏琦、解朔,其餘人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他們來到接見吳國使者的智罃這邊。
智罃先跟國君行禮,再對呂武意味不明地笑了笑,只是隨便掃了魏琦和解朔一眼。
吳國的來人是子遠。
上一次晉國南下與吳國在“鍾離會盟”期間,呂武跟子遠有過接觸。
剛過來的人分別就坐,子遠開始與之一一見禮,顯得老有眼力介了。
吳國人什麼時候這麼有禮貌啦?
話說,吳國人不是一直挺我行我素的嗎???
呂武心想:“吳國一定是被楚國教訓得滿頭包啦。”
事實就是這麼個事實。
吳國只有被楚國打得很慘,來到中原列國出使才會表現得有禮有節,平時則是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態度。
如果是吳國剛剛戰勝楚國,使者會以“我最厲害”的嘴臉對待任何人,儼然就是沒有尾巴也能翹上天的傲嬌。
關於上述那些,晉國高層很是心知肚明。
果然,呂武就聽坐在旁邊計程車魴說道:“吳軍敗於楚軍,楚克吳‘鳩茲’,後揮師連克數十邑。”
啊哈!
這麼慘的嗎?
事實上,能從子遠的行事態度察覺出端倪。
吳國敗得越慘,他們的使者就會越有禮貌。
子遠好奇地掃了呂武、魏琦和解朔一眼,再看向晉君姬周,問道:“晉大勝於秦?”
按照道理來說,吳國不該知道呂武和魏琦牽頭邀請各家入侵秦國的事情才對,哪怕有聽到一些風聲也只會是一些道聽途說。
士匄挑了挑眉頭,一副“我剛才炫耀了”的表態。
這也就能解釋得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