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並沒有因為跟魏氏和解氏聯盟就不藏著掖著,以至於魏氏一直以為自己才是三家裡面最強的那家。
關於這一點,呂武從來沒有去糾正魏氏,又顯示出老陰逼的特性。
如果說陰氏有什麼弱點,崛起的時間太短導致缺乏足夠的歷史底蘊,人口是從各家整合起來,這兩個算是最大的弱項。
家族的歷史不夠悠久,很難使人打從心裡進行認可,多多少少會讓各家用一種看待暴發戶的心態去看待。
魏氏之所以將自己視作三家聯合的最強,正是因為從某些程度上忽略了陰氏的強大,亦算作是用一種看待暴發戶的眼光在猜度陰氏了。
他們的心態不對勁,導致無視了陰氏是新時代武器的製造方,忽略陰氏已經拉出一個“師”以上全員著甲的兵力。
人的心態很重要,有些時候明明已經強大起來,因為某些人的心態不對勁,無視了別人真正的強大。
再來就是明明衝上去就能擊倒,卻是因為心中的種種顧慮,沒敢將內心的真實想法付之行動,白白過錯了絕好機會不說,最終等來了覆滅的結局。
而歷史悠久的家族,天然上就能嚇阻到對自己有歹意的敵人,使之不敢輕舉妄動。
短時內崛起的家族勢力,基本盤沒有多大,一時間一再擴張而壯大起來,內部的隱患絕對不會少,能夠保持強勢將壓下內部的矛盾,稍微露出頹勢恐怕就要像是一座四處漏風的房子了。
呂武的開局是一個村,人口不過千。
他用十二年的時間將陰氏發展到擁有“陰”、“呂”、“霍”、“原”、“楊”,領地擴增上面何止是千倍?
在人口方面,止於今年的資料,陰氏含奴隸在內已經超過八十萬,對外公佈的是自由民三十五萬,奴隸的數量沒提。
而實際上,呂武治下的自由民……,也就是含士階層和屬民,總數已經達到五十萬。
範氏不算奴隸應該也是五十萬左右的人口,比較關鍵的是範氏的基本盤足夠大,很多人已經生活在範氏庇護下長達數代人之久。
緊跟在後面的是崛起同樣迅猛的智氏。
老智家剛從荀氏別出就遭到了“邲之戰”的打擊,智罃更是作為俘虜待在楚國長達九年,回國後得到卿位才能正兒八經地經營智氏。
也就是說,智罃花了十八年的時間將智氏發展到成為一個不算奴隸擁有四十多萬人口的家族,尤其是在近幾年壯大的速度最為迅猛。
幾個老牌卿位家族之中變化最小的是韓氏。
在韓厥的領導下,韓氏能多低調就有多低調,不摻和國內各家族的傾軋,使得韓氏有一個好名聲的同時,屢屢失去了壯大己身的機會。
韓氏不算奴隸的總人口不會超過二十五萬,同為卿位家族的人口,排比起來只比解氏多。
幾個卿位家族當中人口最少的是解氏,他們不算奴隸的總人口應該是十二萬左右?
在解朔獲得卿位之前,解氏的人口也就六七萬,幾年間翻了一倍,不能算發展遲緩了。
這個也是晉國各家族明知道擔任“卿”的風險很大,還要削尖腦袋往上擠的原因。
風險大沒錯,獲利的途徑多,誰不想拼一把?
在陰氏、魏氏和解氏的聯盟中,解氏沒疑問是最弱的一家,魏氏則是排在老二的位置。
魏氏不算奴隸的人口數量約在三十萬左右。
最近不顯山不露水的中行偃,他管理下的荀氏和中行氏兩個家族,聯合起來的人口總數不會低於四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