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春秋大領主> 第432章:見好就收啊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2章:見好就收啊喂! (1 / 3)

戰爭打的是什麼?

往小的道理來講,敵人想要完成什麼目標,己方不但要去進行避免,甚至要千方百計地破壞。

往大的道理來說,戰爭並不單純以殺死多少人為目標,更應該考慮的是怎麼進行收穫,再最大程度地削弱敵人,乃至於進行最終層次的消滅。

這一次戰爭從後子針派出刺客刺殺就已經變味,不是傳統的春秋戰爭模式。

那麼要不要再講規矩這種事情不再是秦國說了算,該由作為受害者的呂武來決定。

秦國雖然一再不講規矩,做事的方式卻有點沒有跟上實際情況。

上到秦君嬴石,下到有話語權的秦國貴族,他們思維已經進入“戰國時代”,大部分做事方式卻是依然停在“春秋時代”。

士雃輕蔑地看著呂武,問道:“陰子不往,乃是懼怕我(秦國)?”

開始用激將法了唄。

就是功力方面很像小學生,對呂武產生的效果一言難盡。

呂武皮了一句,說道:“戰場在秦,一寸草、一根禾、一片瓦、一口眾,損皆在秦。”

他沒給士雃再表演的機會,繼續說道:“你若願戰,來也。避戰,亦可也。何必‘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作態,汝以為然否?”

在場沒有史官,要不那一句話被記錄又禍害了一首傳世的詩。

這個也不怪呂武,腦子裡就是那麼有“貨”,哪怕沒有刻意,某些時候講話總是能冒出很多的新詞以及一些傳世名句。

那真不是什麼矯情。

後世的人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很多習以為常的事情,看似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事實上就是存在一個典故。

中文為什麼難學,不就是因為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故事嗎?

字母堆砌起來的“串子”其實也不好學,學了還不一定就是那麼回事,無外乎就是真正使用時,口語方面會缺少一些區域性的俚語之類。

而那些“俚語”事實上跟中文的成語一樣,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語言的誕生本來就是為了交流,各自的詞彙一再增加,怎麼可能少了“背景”這種必要的內涵。

士雃一再換著法子,想要讓呂武如他心意,見呂武就是不為所動,改而聊起了家常。

幸虧呂武已經習慣當代人的思維切換模式,要不真會被士雃給搞懵了。

上一刻還在代表秦國各種詰問與激將。

下一秒笑容溫和且帶著明顯的緬懷,聊起了晉國範氏的事情。

如果是談國事,呂武能夠不留情面地攆人。

進入到話家常的模式,呂武真的就不能直接攆人了。

關鍵是呂武哪來那麼多閒暇跟人閒聊?

他讓人找來老范家的彘裘,找了個理由離開。

汧水並不是一條大的河系,位於秦國都城“雍”的西面,算是渭水的支流之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