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夠了,盯著張朔說道:“陰武子欲攻我?可也!蒼天將為證,世人必銘記此無德之舉!”
張朔心態有點崩。
秦人咋就這麼不識好歹呢!
不知道什麼叫情勢不如人,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嗎?
可是,後子針說得很對。
晉軍聯合齊軍將這股秦軍擊敗或消滅,秦人固然會損失慘重,卻是能夠挽回秦國的一波國際聲望。
真發生那樣的事情,秦人就能“滿世界”嚷嚷不單單隻有秦國不講武德,晉國一樣不是什麼好東西。
秦國不講武德是一種光腳不怕穿鞋,也是破罐子破摔,反正跟晉國一比,秦國能失去的又不多。
晉國跟秦國不一樣,他們現在是中原霸主喲。
而身為霸主需要維持人設,怎麼敢凡事不講規矩,甚至需要費盡心思地去維護既有規則。
張朔威脅道:“戰若起,世人只知秦人暴起,我等憤而反擊罷了(liǎo)。”
哥們,只有勝利者才有資格書寫歷史。
而一旦交戰,勝利者必將是俺們!
張朔無視了秦人的滿臉憤怒,又說:“秦有幾‘師’焉?故弗,先涇水之畔亡三‘軍’,痛失城邑若干,你等若亡於此,國有益乎?”
後子針明白了,晉人就是想讓義渠人營寨裡面的秦軍撤離。
晉人為什麼要這樣?是想要壓秦人一頭嗎?
還是說,晉人有他們沒想到的意圖???
秦人卻是需要承認一點,晉國來的這個張朔有些事情說得很對。
前幾年秦國已經損失夠慘重,並且失去了疆域之東的很多城邑,一旦這邊的四萬大軍再全軍覆沒,必然會使秦國接下來的日子更難過。
完成任務的張朔回去了。
後子針對吳剛說道:“我攻義渠已成,國之北疆再無患矣。晉人來者不善!張氏子言而有物,若我亡於此,國事必難。或可退也?”
好像真是那麼回事。
義渠人經此大敗,實力遭到極大的削弱,等於秦國已經完成戰略目標。
晉軍明顯不光要搞義渠或白翟?
秦軍不能給晉軍任何機會,是該跑路了啊!
回到營區的張朔喜滋滋地向呂武彙報,說是不負所托已經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