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呀!
分明是在亮肌肉,又展現號召力,同時看清了各家的貪婪。
足夠聰明又表現出那樣的強硬與果決,再明確表達出不想與各家為敵,該輪到他們感到遲疑了。
形成這種局面,換成是在警告眾多家族,陰氏和魏氏已經知道了他們想搞什麼。
陰氏和魏氏只是迫不得已要進行自保,趙氏純粹就是順帶被誤傷了一把,誰都別怪誰。
呂武心想:“魏氏到底開始誘惑智氏了沒有啊?”
他現在不會再向智朔展露更多的態度,需要跟魏氏進行訊息互通,兩家再商量怎麼對待靠攏上來的智氏。
作為聰明人的智朔很清楚話題該點到為止,改說起了其它的事情。
他說道:“秦國、義渠、白翟亂戰,以白翟最弱,秦國最強。如今欲尋秦國、義渠、白翟,唯一、二相合?”
呂武反問道:“朔以為呢?”
智朔暗自高興,覺得受到了呂武的重視,很是大大地賣弄了一波。
什麼哪怕各諸侯國不待見秦國,時不時地開除秦國出諸夏戶籍,秦國再怎麼樣都還是諸夏的一員。
那個白翟先被晉國給打崩,再被秦國算計和背刺,弱小到幾乎沒有聯合的價值。
晉國不需要聯合異族,義渠實力不損也不能與之進行結盟。
吧啦吧啦一大串。
先不管講那些有沒有道理,能看出智朔的思維就是現在晉國人該有的樣子。
什麼思維?
就是有比較明確的民族觀念,認為“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晉國有民族觀念根本不值得意外,他們最大的敵人是楚國。
而楚國對於周王室陣營的各個諸侯國來說,無疑是最危險也是威脅程度最大的異族。
所以,能理解晉國明明能輕易吞併中等體量的三流國家,為什麼很樂意帶著一塊玩了吧?
不單純是能收保護費。
另一層是晉人需要那些弱小國家在旁邊喊“666”,又覺得帶著一幫小弟一塊將楚國打趴下是一種天然使命。
如果呂武沒想將白翟發展成狗腿子,又有信心融合依附的白翟部落,還真不用帶上沒剩下多少實力的白翟一塊玩。
比較關鍵的是,呂武必須嘗試能不能兼併異族,再為己所用。
智朔不但對呂武那麼講,碰上其餘人也會講一講。
呂武聽了只是笑笑,不發表任何意見。
其他人聽的時候會附和,卻不會去找呂武進行建議。
他們只會覺得智朔是仗著自家老子是元戎,有那麼點要奪權爭名的意思。
某次,中行偃跟呂武兩人閒聊,提了一嘴關於智朔“慧極必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