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卿大夫都同意劃分戰區,智罃不同意必然要被孤立。
再則,他認為這件事情對自己非常有利。
元戎是貴族的代言人,失去貴族的支援跟其餘卿大夫沒有區別。
不用國君每次允許才能出征?
元戎作為貴族代言人沒被背棄之前,話語權其實是得到了增加。
畢竟,元戎實際上也沒有私自調配軍隊的權力,乾的是執行國君的命令而已。
強勢的元戎能壓制國君。
同理,強勢的國君也能壓制元戎。
只有發生國君跟元戎同一條心,才能某種程度上對貴族形成壓制。
問題是,貴族聯合起來一樣能跟國君和元戎的聯盟相抗衡。
真到了那種局面,晉國不分裂都不行了。
所以,一旦劃分戰區的事情得到透過,國君恐怕會成為一塊真正意義上的招牌。
當然了,這個是對正治架構瞭解的人,才能看得出來的全面性。
不看誰的權力遭到壓制,以晉國當前的局勢來看,劃分戰區是一件好事。
提出這點的呂武沒有半點的心虛。
現在是春秋中葉,不是爾虞我詐的其它時代。
幾個“卿”只看到了第一層,也就是希望獲得隨意擴張的便宜之權。
人性本貪。
有些人也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呂武站在第幾層?
智罃站在了第二層,清楚幾個“卿”分別看顧一面,有利於當前十分不妙的晉國,思考元戎從真正意義上掌控國家的可能性。
劃分戰區的事情需要智罃去跟國君先行溝通。
他們後續談了其它的幾件事情,每一個人都有些心不在焉,會議就解散了。
其實也不是其它什麼事。
無非就是防著齊國和衛國,不能讓這兩個國家跟周天子真的搞成什麼事。
再來就是接受宋國的漸行漸遠,短期內維持住情份,卻不花大力氣去進行爭取。
宋國連續遭到打擊,無法單獨直面楚國。
晉國又無法一次次及時地援救宋國,只能接受宋國暫時跟楚國一塊玩耍的現實。
智罃就提問誰願意接手宋國的邦交。
結果是眾“卿”一個個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