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一種錯覺。
呂武能感覺到來自智罃那種明顯的惡意。
這種惡意像是一種警告,暫時沒有演變成了實質上的對抗。
話說,智罃為什麼要警告呂武?
難道是因為呂武不再慷慨,致使智罃感到不滿了?
或者說,是因為呂武跟國君走得有點近,導致智罃必須進行警告?
可能也是陰氏的發展過於迅猛。
總之,呂武就是感受到來自智罃的惡意。
晉國的卿位家族互相提防和針對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又離不開各項的合作。
用現代化來講,晉國卿位家族既是對手也是合作伙伴,不是純粹的敵我關係。
“我或許是需要幫解朔一把的?”呂武並不覺得魏氏靠譜,想著要不要拉扯一下小老弟。
這是建立在陰氏和魏氏有難以調解的矛盾基礎之上。
光是軍火市場的競爭,就夠陰氏和魏氏找不到和諧相處的基礎,別提陰氏想向西開拓,魏氏卻處在西面。
矛盾之所以沒有爆發,單純是陰氏幹不挺魏氏,魏氏亦無法覆滅陰氏。
真的與呂武有個魏氏的枕邊人無關,更不是因為其它的什麼交情。
同樣的道理髮生在魏氏和韓氏身上。
韓氏在晉國西部有幾塊封地,算是僅次於魏氏在西面的第二大“封主”,導致兩家天然上存在競爭。
呂武知道韓厥一直想培養趙武,陰氏的出現卻是取代趙氏成為北疆“霸主”的地位。
這麼一搞,陰氏與韓氏又存在矛盾。
魏琦沒死之前,魏氏跟陰氏的矛盾很大機率會一直引而不發,雙方會是那種不可調解又親密合作的共生關係。
魏氏與韓氏的矛盾不大,不出現什麼突發事件的話,應該會一直相安無事?
呂武想拉解朔一把的根本原因比較簡單。
解朔再怎麼都是“卿”之一,代表擁有話語權。
解氏之所以無法發聲,只是因為他們太過於弱小。
呂武拉扯解朔一把,會不會破壞國君和韓厥的什麼計劃?
自身需要為前提,得到的收益足夠,誰管什麼國君,韓氏不爽又怎麼樣。
但凡國君和韓厥想要針對呂武,沒有陰氏幫解氏,一樣會被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