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到達“商丘”時,宋人舉城出三十里相迎。
那是歡天喜地的盛況。
宋君擺出了最大的誠意。
不是君臣以及黎庶跑了三十多里進行迎接。
而是弄來了交響樂團,開了一場露天的音樂會。
這場面無論過了多久都會是一種盛況。
何況是春秋中葉呢?
晉君姬周看到那一幕,非常慚愧地師曠說道:“寡人幾近掩面而奔。”
話說,師曠怎麼跟國君在一起?
這位盲人樂師的名氣是越來越大了。
他公開的身份是趙武的師傅,南下是跟隨韓厥。
至於為什麼跟國君混到一塊,裡面有著一段小故事。
宋君子瑕看到晉君姬周就像是看到了親人一般,遠遠地行禮,近了又再行禮,很大聲地喊道:“晉不負宋,宋永不悖晉。”
殷商的音樂還在響徹。
甚至有一些舞蹈者。
這種場面令人懷疑群眾不是來迎接晉軍,壓根就是來看大型節目的。
“寡人恨不能朝發夕至。”晉君姬周很有表演天賦,說話的時候眼眸裡不但充滿誠意,還有點淚汪汪的波瀾。
現在當然沒有“朝發夕至”這個成語。
它來自《水經注·注水》,是北魏時期的作品。
宋君子瑕聽到那句話,細細地品味了一番,感動到落淚了。
“陰武的一些話,講起來真好啊!”晉君姬周心裡這麼想道。
他倆當著眾人的面把臂言歡。
看到那一幕的宋國群臣與貴族,乃至於普通的黎庶,莫名地感到了極度的心安。
宋國高層還不知道楚令尹子重和公子喜撤軍的訊息。
他們是真的將到來的晉軍當成了救世主,從裡到外都感激。
師曠低聲告訴韓厥,道:“我軍為救世而來,宋不思整軍退敵,以殷商之樂、之舞相迎,實有亡國徵兆。”
以現在的人看來,晉國與楚國的戰爭並不是進行爭霸,是決定這個“世界”該執行什麼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