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發現解朔全程低著頭,對於什麼一概不發言也不參與。
“元戎從未表現出過軍事上的傑出能力;中軍佐看似性格強硬,卻是一個極易於妥協的人。這樣的人,怎麼能奢望有軍事才能。”國君臉色有些抑鬱地掃視其餘人,想道:“看樣子除卻下軍將,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呀!”
不怪國君那麼想。
新的領導班子裡面,智罃、韓厥和中行偃算是老牌選手。
以前有欒氏、郤錡、郤犨和郤至在,內政和軍事輪不到智罃或韓厥、中行偃去表現。
國君對智罃、韓厥和中行偃的印象,只能從這一次內戰的表現來評價。
從頭到尾沒參與內戰的韓氏已經被定義為安分守己。
說白了,國君就是覺得韓氏卿位家族該有的攻擊性,不奢望對外就能變成虎狼,再來就是真沒聽說韓氏有多能打。
中行偃就更不用說了。
國君一想到中行偃連攻打人心惶惶的苦成氏都打不過,怎麼可能奢望更多。
只有呂武統率的那一路打出摧枯拉朽的戰績。
不管是怎麼打,能摧枯拉朽就代表有能力!
另外一個年輕人,也就是智氏的智朔,好像在這一次內戰中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
“智伯,朔隨軍否?”國君帶著希冀問了一句。
智罃本來是跟韓厥以及中行偃、士匄在低聲商討兵力搭配,一聽轉頭看向國君,臉上帶著十足的困惑。
而名也叫朔的解朔抬頭看一眼國君,明白講的是智朔,重新低下腦袋思考人生。
“朔?”智罃真心不明白國君為什麼問起兒子,心想:“我是帶上好,還是不帶好啊?”
國君開始讚揚智朔在內戰中的表現。
智罃一聽懂了,卻也惱了。
什麼意思啊!
不信任老夫的軍事能力???
“我兒需留‘智’。”智罃一開始就沒打算帶智朔南下。
剛剛肥了一波,很多後續需要處理的。
家主出征,留下繼承人鎮守封地,很合情合理的啊!
國君一聽沒掩飾失望,心裡更擔憂智罃到底能不能行了。
他轉頭看向呂武,問道:“下軍將許幾日方可率軍南下?”
這馬上就要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