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亂過後,逃亡的人太多。
他們盤踞在山林之間,為了一口吃的就能對同伴張牙舞爪,想活下去不免會幹偷雞摸狗,乃至於結夥攔截旅人,幹出攻打村落的事情。
匪盜在任何時代都不會消失,看的是多還是少。
戰亂時節會是匪盜數量最多的時刻。
他們可能前一段時間還是受害者,下一刻搖身一變去傷害別人。
一般情況下,躲避戰亂的人在野外求生一久,漸漸也就成了沒有封主也不受律法管束的野人。
而在當今年代,野人也分類別。
有找個地方安生過日子的一類,他們只是不交稅也不納賦,沒想著幹什麼作奸犯科的事。
這類野人的存在對於國家來說,無利也無害。
另一類野人則是一直流竄,依靠打劫與偷盜來生存,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匪盜。
因為有不斷打劫與偷盜的野人,使得全體野人被打上了統一的標籤。
一顆老鼠屎壞了整鍋粥的效應產生了!
現在的貴族對野人沒有什麼好感官,發現或碰上了必定會想辦法剿滅。
“邦、邑遭災,逃人甚眾。”茅坪看著沿途抓捕到的野人,進行了小小的感概。
並不止欒氏和郤氏才出現逃亡現象。
亂是整個晉國亂起來。
一旦出現亂象,基本就是到了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的時刻。
貴族互相之間攻殺,得利或失利,最為倒黴還是普通人。
呂武這一支隊伍南下。
途中遭遇到野人,能俘虜絕對沒放過。
一些逃亡的各貴族屬民,卻是在有見識的人帶領下,試探能不能追隨陰氏。
那些所謂有“見識”的人,一般是某貴族的家臣或諸胥。
他們很早之前從各種渠道獲知陰氏一直在收攏野人,基本上是當成笑話在聽,跟著自己的主人取笑呂武的飢不擇食。
現在,嘗試歸附陰氏卻是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甚至是渴望。
對於有理想和有抱負的人來說,成為野人一點前途都不會有。
有智慧的人,誰不知道一旦成為野人,不但自己這一代完了,子孫後代也必將被拖累呢。
當然,前提是他們有機會留下後代。
有人來投靠和歸附?
呂武並不是來者不拒。
倒不是因為有接近五十萬口眾讓他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