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趙武來了。
只是,他的隊伍看上去有點寒酸。
武士的人數不會超過五百不說,戰車的數量太少,隨行僕眾三百。
看一個家族的出行隊伍寒不寒酸不止看人數。
對有底蘊的家族來說,出門有沒有攜帶匠人才是一種逼格。
話說,出門帶匠人是做啥?
現在曠野基本沒有人煙,其實有人煙也基本抓瞎。
誰還能保證出門車不會壞。
以為現在是一個電話就能幾十上百里,喊來修車師傅的年代嗎?
在知識傳播不廣的年代,講究術業有專攻之下,讓武士、僕從去修車是一件很不現實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要帶上匠人的原因。
尤記得,魏相第一次來老呂家,隊伍之中就有四十名匠人隨行。
什麼叫逼格?
魏氏就充分擺足了格調!
“武!”呂武喊別人這名有點不習慣,他卻知道有非常多叫武的人,一邊迎上去,一邊大笑,對著下車步入亭子的趙武說道:“今夕再來,武已是上大夫與帥了!”
今年趙武才十一歲。
他在新田時,由韓厥進行主持,行了弱冠禮。
其實就是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十一歲行冠禮在貴族階層是一種特殊情況,比起傳統意義上的“弱”,老趙家的這孩子是真的年幼啊!
講開了就是家族的長輩基本完蛋,又或是長輩中沒人能挑大樑,才讓一個小孩子承擔起領導家族的重任。
趙武是趙氏主宗獨存的男性繼承人。
韓厥將趙武喊到新田,又緊急地行了冠禮,與當前晉國的情勢相關。
老呂家的呂武,行冠禮也沒等到二十歲,一樣是弱冠禮,並且只有一名家臣作為見證人,老心酸了!
趙武行冠禮之後,帶著忐忑的心情,一一拜訪除了郤錡和郤至之外的幾位卿。
他收穫到了大多數“卿”的善意,自己都覺得挺意外的。
“武!”趙武稚嫩的臉上有著真切的喜悅,快步走上去抓住呂武的手臂,說道:“終相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