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率領中軍和新軍離開“新田”南下。
呂武在“新田”待了半個月,主要是展開一些必要的社交,中間回到封地一趟。
因為預感到“山雨欲來”的關係,他會封地就做與軍事相關的事情。
部署封地上的防禦是其一。
再來就是讓在北疆活動的那一個“旅”撤回來。
他還對所有的“徒”下令徵召,再徵調“羨”,一下子整編出了兩個“師”。
算上留在“新田”的一個“旅”,一下子陰氏集結了兩個“師”又一個“旅”。
一般情況下,貴族是不能在“新田”周邊留駐成建制軍隊的。
只不過,趙武要向呂武借一個“旅”的事情,早就搞得人盡皆知,算是一個藉口。
“如何行事,依我之令為準。”呂武該交代的事情已經交代,離開封地前很嚴肅地再囑咐了宋彬一句。
宋彬對呂武回到封地就集結軍隊,多少是有些心理準備。
這位家臣說是陰氏的第一家臣,更多的時候是負責軍事相關。
他能感覺出呂武總是有一種緊迫感,大多數時候不明白為什麼會那樣。
當週邊各家的動作有些頻繁之後,老呂家跟著戒備,在晉國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
誰都不想稀裡糊塗死掉,偏偏很多家族就在稀裡糊塗中被滅門,還不搞得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嚇得大傢伙就緊張起來?
呂武已經走完了手續,獲得“霍”地。
這樣一來,他名下的封地增加到三塊,分別是“霍”地、“陰”地與“呂”地。
其中“霍”地是晉國西北疆最大的一塊土地,晉軍屢屢跟秦軍交戰的“交剛”就屬於“霍”地所有。
獲得“霍”地之後,呂武等於直接跟白翟比鄰。
“霍”地很大,卻是地廣人稀,發展潛力什麼的不提,環境顯得很糟糕。
多有沼澤,鹽地到處都是,說白了就是農耕的價值極低。
之前就是因為發展農耕困難,再加上秦國屢屢侵犯,赤狄和白翟不斷襲擾,才搞的“霍”地壓根就沒人要。
現在秦國被打趴下,白翟向西進行遷徙,軍事上的威脅降低,卻不能改變“霍”地缺乏農耕價值的事實。
說白了就是,看著地盤挺大的,卻是一個窮鄉僻壤的雞肋。
怎麼來發展“霍”地這一點,呂武早有想法,只是怎麼都應該等國內局勢穩定下來。
都要亂起來了!
哪一家毛病了還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搞建設?
做好了該做的事情,呂武重新來到“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