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軍、衛軍、曹軍輪番上陣,打不過鄭軍?
是這些國家的軍隊不行,還是單公的軍事能力太差?
最為搞笑的是,齊軍竟然不戰而退,一點沒有作為一流強國該有的樣子。
晉君姬壽曼看到單公這樣,真心覺得公子周有這麼個師傅,壓根就蹦躂不起來。
他發現自己的幾個小弟著實不行,決定親自給予示範。
可是,鄭軍發現晉軍的蹤跡,片刻猶豫都沒有轉身就跑,要去跟來援的楚軍、陳軍、蔡軍會合。
這樣的結果在晉人看來是一件挺理所當然的事情。
一塊南下的各個列國就有點不好受了。
除了雞賊不想為晉國賣命的齊國,其餘幾個國家估計會自我懷疑:俺就真的這麼Low逼?
“楚軍威脅聯軍後路,元帥必不使聯軍陷入困境。”魏相說道。
主要是這一次南下的只有兩個軍團,在看幾個小弟表現那麼拉胯,避免覺得對上楚國、鄭國、陳國和蔡國的風險會有點大。
呂武納悶地說:“去歲陳國、蔡國保證……”
接下來的話,他沒有說出國。
做人不能太幼稚!
陳國和蔡國都籠罩在楚國的陰影之下,他們對晉國做出任何保證,能不能做到不取決於己身。
說到底,還是要看楚國能不能讓晉國如願。
畢竟,陳國與蔡國離楚國太近,離晉國卻著實遙遠。
魏相說道:“此前謀劃,或無用功。”
他們之前想的是怎麼維持魯國和齊國爭而不打的局面,好讓出徵的魯君黑肱和齊君呂環不至於撤兵歸國。
而現在,南下的晉軍已經有北撤的意圖,其餘列國不可能留在當地應對楚、鄭、陳、蔡四國。
他們實際上也沒有那個膽子。
“原以為‘鄢陵之戰’將使楚國陷入頹勢,沒想楚國之強超乎預料。”智朔補了一句,道:“與楚爭鋒,非一朝一夕之爭。”
這個也是智罃的看法。
先由申公巫臣提出跟楚國爭雄,需要耗費長久的時間來削弱楚國,極難一次就將楚國掀翻在地。
這一個觀念很現實。
晉國跟楚國是同等級別的國家,一樣不可能只是歷經一次失敗就徹底衰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