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孫行父若是知道呂武心中的疑問,極可能會來個無語凝噎。
晉國當然是魯國的爸爸。
然後,爸爸不該疼愛兒子的嗎?
就算兒子再怎麼的混賬,終究還是兒子,跟外人那是不一樣的!
當然了,真要排個輩分高低,魯國並不想當兒子。
他們琢磨著,認下晉國這個兄長挺不錯的。
而作為兄弟,肯定是要相愛相殺才能顯示出感情上的深厚,以至於魯國動不動就愛在史書上編排一下晉國。
在季孫行父看來,他以執政的身份過來,已經非常給呂武面子。
這人都來了,話也講了那麼多,是不是給點反應?
最好當然是立刻答應壓服齊國,再將莒國交給魯國來處置,才顯得夠兄弟。
呂武伸手揉巴了笑得僵硬的臉龐,語速緩慢地問道:“若莒國歸屬予魯國,齊國興兵伐之,魯國可能抵擋?”
季孫行父先是大喜,而後默然。
魯國肯定無法單靠一己之力扛住齊國,要不還巴結晉國作甚?
“我待晉優之,有招必應。”季孫行父開始講起道理。
類似的言論,老實說呂武已經聽得煩了。
凡事講個有因有果。
首先是魯國需要來自晉國的保護,才成為晉國的小弟。
老大收些保護費,過份了嗎?
召喚魯國出兵,每一次都是讓魯軍擔任啦啦隊的角色,沒有一次讓魯軍真的去跟誰血拼。
晉國幾次幫助魯國,是派出軍隊為了魯國,與來犯之敵進行血戰,認真並且嚴肅地擔負起一個老大該有的擔當。
其實,晉國不獨是這樣對待魯國,對待任何一個小弟都是一樣的。
真要攤開來講,晉國壓根就不信任幾個小弟的戰鬥力,每每都是以己方的部隊作為主力,真沒幹過讓小弟頂在前面的事。
另外,就算是戰事不利,撤退也是讓小弟的部隊先撤,安排晉國自己的部隊進行殿後。
說白了,晉國這邊害怕的是小弟的部隊擋不住,導致被敵軍來個銜尾追殺。
所以當晉國的小弟,費的是時間與錢糧。
至於為什麼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