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個講出身和講血統的年代啊!
要是沒個好祖宗,很難獲得崛起的機會,為子孫後代提高血統的等級。
一個家族的家主,祖輩獲得了爵位,又或是取得了某個職位,以為這樣就算崛起啦?
並不是!
起碼要連續兩輩後代沒有沉淪,也就是說不能出現“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狀況,要不哪來的,就哪涼快去。
說白了就是,血統也需要經過沉澱,幾代人的經營和維持下來,得到貴族階層的廣泛認可。
這種認可就是知道並習慣了有那麼一家子的存在。
而這一家子也有了自己的人脈關係。
以當今的年代,姬姓當然是“血統”最高貴的那一批,各個諸侯國的國君大多數是姬姓,連帶頂級貴族也以姬姓佔了多數。
再來就是周王室開國前就存在的那些家族,又或是跟著姬姓開國的從龍之臣後代。
然後,就是一幫從上古傳承至今的家族了。
沒有直系的牛逼祖宗,肯定是要有點沾親帶故的關係。
比如,姓起碼要古老一些,隔著祖宗十八代都要找出一個能掛鉤的人物。
連這一點關係都沒有?
還想崛起?
吃翔都趕不上熱乎的。
“陰子此番為調解齊國與魯國之對峙?”孫嘉莫名地鬆了口氣。
齊國和魯國為了莒國而出兵對峙對衛國並不是什麼秘密。
作為衛國的執政家族,孫氏不缺訊息來源,甚至因為孫林父的經營,訊息來源渠道比衛君衛衎還要更靈通一些。
既然不是為了衛國而來?
孫嘉也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地方。
呂武沒有義務將自己要幹什麼告知孫嘉,就是沒必要表現得囂張,該跋扈卻是要跋扈的。
誰讓晉國就是比衛國強。
一個強國的貴族就有一個強國貴族的模樣,謙虛什麼的看時候,也對人。
某些時間,來自強國的貴族如果表現得過份謙遜,才會讓小國害怕。
“我軍此次途徑孫氏,不作停留。”魏相知道孫氏在重新找靠山,多少是有點想法。
呂武說道:“我軍過境,沿途不得有持兵之人跟隨,亦不可設關卡攔截。若遇之,勿謂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