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沒少來“陰”地。
也就是三四年前,腳下的道路還相當坎坷不好走,同時也看不到連片的農田。
現在戰車行走在平坦的大道之上,兩邊是已經收割完畢的農田。
“田畝栽樹,此舉為何?”魏相在思考這個。
老呂家大肆開荒,破壞了原本的自然生態環境。
後來呂武下令,農耕區每隔多少距離必須移栽來樹木,又或是種下樹苗。
現在看到的就是,“陰”地農耕區裡面,或百畝被幾排樹給隔開,又或是更短更長的距離必然有幾排樹。
而水渠兩旁,必然是有栽種樹木。
會這樣,是呂武很清楚什麼叫水土流失? 怎麼都要挽救一波。
這樣導致的是? 老呂家的農耕區看上去人工規劃的痕跡十足,卻顯得非常整潔與好看。
不止是農田用樹來隔開? 大道兩旁其實也進行植樹。
現在樹還小? 等它們成長起來的某一日,人走在大道之上? 也許伸手就能從樹上摘果子吃。
這種到處充滿規劃的景象很難在春秋時期看到。
不止魏絳和魏相看了感到驚奇。
包括早就習以為常的老呂家自己人,另外一些走過路過? 又或是刻意來老呂家的人? 一樣會被震驚到的。
“砌石為路?”魏相打一開始最為關注的就是道路。
他們在進入“陰”地之前,路看著平整卻是泥土路。
等待進入呂武的封地,路面看著是灰撲撲沒錯,車軲轆輾起來的感覺卻是不一樣? 能明顯分辨出非常硬。
當然不是砌來石頭鋪路啦!
即便石料好搞? 又要耗費多大的人工?
他們走的是一條水泥路。
至於鋪下鋼筋做的網?
那是沒有的事。
老呂家就算冶煉業越做越大,再怎麼也不可能將金屬用在鋪路上面。
打造兵器和甲冑要用到的金屬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