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的強大是體現在對軍紀的嚴明上面,甚至可以說是嚴苛。
畢竟,現在哪個國家的軍隊都是由“徒”來充當主力,至不濟也有訓練的“羨”來作為預備隊,並不是臨時徵召民間的農夫、商販、或其它職業者。
這個“徒”不一定全是“士”。
也就是說,哪怕是一個武士,其實並不等於貴族。
想要成為一名“士”,起碼需要在軍隊中擔任“兩司馬”這個職位。
也就是說,只有爬到二十五名“徒”的帶隊官,才能成為一名“士”。
而“兩司馬”一般是由中士爵位的人來擔任。
“卒”的卒長則是由上士來出任。
到了“旅”這個級別則是下大夫來作為指揮官。
春秋就有“中士”和“上士”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看看晉國的三個軍將,中、上、下、新都有一名將軍來擔任指揮官。
除了是以中軍將作為老大之外,是不是有了上將、中將和下將,新軍將則能視為準將(少將)。
晉軍的軍紀嚴苛到什麼程度?
現在是以跟隨戰車為主要的作戰方式,晉軍中有一個硬性的軍律,戰時超乘者斬!
啥意思呢?
就是不管是誰,一旦衝鋒的速度超過戰車,等於犯下死罪。
而現在的戰車速度其實並不是多麼快,用馬來拉應該有個三四十邁,牛可能就二十多邁,人要是跑得快一些真能超過。
有“超乘者斬”這條軍律,主要是為了維護整體隊形的嚴謹。
包括哪一輛戰車是“矛頭”,其餘戰車也不能超過,並不單純約束某個“兩”計程車兵不能脫離戰車。
其餘的軍律,包括可以當場斬殺之外,還有事後的切手指、腳趾、手掌、腳掌,乃至於砍掉手臂或腿,懲罰大多數跟人的損人肢體有關,鞭笞和打軍棍反倒是最輕的懲戒。
有這些軍律在,保證了晉軍整體的嚴整性,使得士兵不敢違抗軍令。
任何軍隊只要能夠令行禁止,本身的戰鬥技巧不怎麼樣,戰鬥力也不會差到哪去。
呂武固然很愛惜自己的部隊,對軍紀的要求卻絲毫沒有放鬆過。
他會時不時給部隊加餐的原因太過於簡單。
想要加練,該給的營養就必須跟上。
一來讓部隊少了怨言。
再則也是保證身體不至於被練垮。
所以了,老呂家計程車兵需要做的訓練遠比其他家多,卻是少有怨言。
他們甚至巴不得額外多練一練,給家中省伙食還是次要,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不流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