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有更多的訊息傳過來了。
宋國連續敗了兩次,兵力的損失卻是不大,但像是被嚇破膽了那樣,死活要堅守“夫渠”這個地方,不願意再挪動哪怕一步。
駐紮在“巢”的韓厥和智罃得到命令,不用再去管其餘什麼事情,必須馬上過來跟其餘軍團會合。
晉國已經派出軍團救援宋國,只是宋國自己不爭氣,鍋不在晉國身上。
並且!
宋國的國君子成明確拒絕派出兵力征討鄭國。
這樣一搞,宋國跟晉國長久的聯盟關係算是出現裂縫了。
只是以目前的局勢,晉國高層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顧及宋國,要算賬也是等以後。
楚共王已經離開蔡國,原本是朝著宋國的方向行軍,進入陳國的境內卻突然轉向朝北。
他們這邊一共有三個滿編軍團,還帶上了陳國、蔡國和南方各蠻族,總人數大約是二十萬左右。
且不論二十萬人中有多少戰兵,光看數量其實挺唬人的。
上一次,晉國集全國之力討伐秦國,四個軍團滿編出擊,再加上相應的輔兵,人數也就是三十萬上下,並且還要算上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八國的軍隊。
這一次,楚共王一共出動了三十多萬人,明顯就是在跟晉國別苗頭。
楚軍北上之後,先是渡過潁水,已經抵達一個叫“鬼閻”的地方。
看平面地圖的話,晉軍與楚軍的間隔大約是一百八十里。
考慮到交通不便,再來是不可能直線行軍,哪怕都是朝著對方行軍,兩軍按腳程來計算,起碼要七八天才能碰頭。
當然,前提是楚軍也向鄢陵進發。
現在天上沒有衛星,無法時時刻刻偵查對方的位置。
再來是沒有即時的通訊裝置,友方發現敵軍所在地,想通知也要耗費時間。
晉軍和楚軍都不知道對方在哪,形成了一種戰爭迷霧的現狀。
“武,若是攻打‘新鄭’,可幾日破城?”魏琦問得比較嚴肅,並且有著很深的期待。
晉軍的三個軍團一度距離“新鄭”很近,卻是進行了轉移。
他們所在的“棐林”距離“新鄭”約是六七十里路。
要是急趕一些話的話,兩天左右就能抵達“新鄭”城下了。
呂武比較好奇的是魏琦這麼問,是高層又決定打“新鄭”啦?
魏琦看出呂武的迷惑,說道:“楚軍未現蹤跡,元帥決意出偏師遠襲‘新鄭’,逼楚軍來救。”
既然是偏師,數量肯定不多的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