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個情況?
老智家現在已經強到能決定一場征戰,獲勝之後的物資歸屬了呀!
如果不能,智朔說個雞兒。
而智朔看到呂武一臉懷疑地盯著自己,訕笑了一小會,才說道:“今次南下會盟,諸‘卿’以為不可無所獲。許國為楚國盟友,攻之可也。”
去年,鄭國沒事先知會晉國就發兵攻打許國。
鄭國的本意是想從許國這裡獲得一些保護費,用以補充賠償給晉國的消耗。
他們明知道楚國不會眼睜睜看著許國被攻打,還是毅然決然的出兵了。
結果就是許國派人去楚國那邊哭求援軍,一貫反應很慢的楚國難得神速了一次,呼啦啦幾萬大軍集結起來,準備對著鄭國施以一陣劈頭蓋臉的老拳。
鄭國也無愧於老牌投降國的傳統,家裡還沒正式與楚國開打,參加對秦國懲戒之戰的鄭君在撤軍途中知道楚國來打,二話不說派出使者前往楚國商量投降輸多少。
晉國這邊並不清楚鄭國付出多少,才讓楚國不暴揍鄭國,跑去欺負衛國。
包括國君和幾位“卿”在內,倒是從楚國快速出兵,知道許國成了楚國的心頭肉。
這一次晉國又出動四個軍團,儘管都是未滿編的狀態,甚至中軍只來了兩個“師”,可是打許國這種小朋友,那是絕對沒問題滴!
四個軍團,也就下軍齊配一些。
韓厥帶了兩個“師”。
從來不吃虧的智罃打聽到老實人韓厥變得不老實,哪裡肯多帶一個人,帶上一個半的“師”。
只有三個半“師”的下軍,還是四個軍團中戰兵最多的。
國君決定打許國,除了許國是楚國的“鍋裡肉”之外,主要還是想對吳國亮一亮晉國的肌肉。
幾位“卿”本來就不喜歡沒有任何收穫的武裝遊行,沒道理不同意。
高層的意志統一,軍隊瞬間就進入到備戰模式。
“此次決議分兵掃蕩,新軍攻許之西……”郤至將部隊中的貴族召喚過來,簡略地講了部署情況。
其實也沒什麼好部署的。
許國是一個小國,包括都城“夷(又稱城父)”在內也就三座城池。
另外,因為是個小國的關係,許國能集結的軍隊不會超過一個軍團,還是周王室制度那種只有一萬兩千五百人的“軍”。
新軍貴族一聽要打許國,沒來得及振奮,再聽攻擊範圍是許國的西邊疆土,瞬間就有些焉裡吧唧了。
郤至看向呂武,陰著一張臉說道:“君上將你剝離新軍,中軍佐、上軍佐、下軍佐皆附議。”
那是士燮、中行偃和智罃。